第219章(第6頁)

  “是!”

  祝纓一條條的說,他一條條地記,左丞的管家帶着左丞在京讀書的小兒子又來了。祝纓道:“他們怎麼來了?”

  左丞的小兒子今年十七歲,與祝纓并不熟,老管家倒是個熟臉兒,進門先拜,遞一張帖子來:“敝府收到了大人的帖子,娘子恐人傳話不明,特命老奴前來聽使喚。”

  左丞派了個地方,帶走了一些人,老婆留在家裡看家、小兒子留着上學,老管家年紀大了,左丞就帶走了管家的兒子,把老管家留了下來。正好用上。

  祝纓道:“今天的事,口風要嚴。”

  那個小兒子拍着胸脯保證:“世叔放心!家父囑咐過,您的事兒就是我們的事兒,都聽您的!”

  祝纓一笑:“開始準備吧。”

  老管家看了祝家的許多東西,都說不頂事:“要過冬,這些都不行!風與風也是不一樣的!它刮骨頭!”

  以祝府現在的積蓄,北方特需的物件也是缺的,又要現采辦。趙蘇讓他留下單子,自己去辦。祝纓打開匣子,抽出一張條子,對趙蘇道:“你送他們回去。”

  左家小子一看,卻是丞相手書的準許夜間通行的條子。

  趙蘇帶人将這主仆二人給送走了。

  祝纓這才開始寫條陳,要辦事不外乎人與錢糧。

  人事上,祝纓給皇帝列了幾個選項:我與地方上的官員怎麼論?我肯定是遵守法律的,但是,如果有特殊情況,比如被洗劫的四城,現在肯定得缺官員,但是它得馬上運轉起來,我就得有“權宜之計”。

  許我動幾品以下的官員?

  是可以罷免加臨時任命,還是隻能罷免?

  臨時任命的,如果完成了任務,多久可以得到正式的任命?

  與地方上的主官接洽,我能幹預他哪些事務?

  錢糧上也是:給我帶多少錢糧“安撫”?

  我能動用地方上多少錢糧?

  此外還有一條:百姓。如果有需要,百姓可能會遷徙,我能做到什麼程度?

  是可以“從權”先保他們的命,還是要等到批得?

  她猶豫了一下,又添了一項:如果情勢緊急,譬如遇到胡人進犯、官軍救援不及,是否有權就地征召當地百姓組織武裝起來?

  再有與官軍的協調,彼此之間是個什麼身份定位?

  有需要配合、或者産生摩擦的時候,怎麼論?

  聽誰的?官軍如果就地征發,我能做地方的主嗎?能管多少?

  如果官軍在地方上犯法了,誰來判?

  最後是來了一個兜底的“便宜從事”:如果遇到緊急情況,是不是可以“從權”?比如,死囚、罪犯,遇到胡人進犯的時候,是不是可以先斬了,不押到京城等秋後問斬?

  這些都不弄清楚,去了也是白搭不是?

  對了,還昨申請點兵器,自己的随從,得有趁手的兵器,要求去武庫撿點兒。

  匆匆寫就,看看天色也不早了,祝纓便回房打點自己的行裝。她的東西倒是都齊,兵器、鋪蓋、衣物都有,厚冬衣也有。

  她又翻了翻自己的衣櫥,自己的衣服不少,但是穿衣有規制,好些衣服不能給别人穿。她又到庫裡去,揀了一箱子的皮毛,對項安道:“這些都取了,加緊給大夥兒準備上。還有鋪蓋也要備上厚的。再帶上些帳篷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