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第7頁)

  她又翻了翻自己的衣櫥,自己的衣服不少,但是穿衣有規制,好些衣服不能給别人穿。她又到庫裡去,揀了一箱子的皮毛,對項安道:“這些都取了,加緊給大夥兒準備上。還有鋪蓋也要備上厚的。再帶上些帳篷之類。”

  項安道:“已經去采買了,不夠再動家裡的吧。這些都是好東西。”

  “就是好東西才要給人用。”

  “是。”

  …………

  次日一早,朝上還是比較安靜的,消息被瞞得死緊。

  朝上,雙方還在争吵,王、鄭的心思已經不在這上面了,皇帝從頭到尾就說了一句:“散朝。”

  退朝之後,祝纓又被留了下來。朝臣們紛紛使眼色,心中十分不安:陛下這是又要興大獄了嗎?不至于吧?

  祝纓與鄭侯等人都到了皇帝的面前,皇帝問道:“你們準備得如何了?”

  祝纓看了看鄭侯,先将自己準備的條陳拿了出來:“臣有事請示陛下。”

  “說。”

  祝纓一條條地說了,軍情緊急,皇帝面前的幾個大臣卻都生出點好笑的意思來——不愧是你!

  祝纓與他們打交道就是這樣,做事也是如此,周到,也狡黠。皇帝聽得條理分明,又覺得:“如此細碎?”

  祝纓道:“治理地方就是千頭百緒的。死得人多了,必有疾疫,邊境空虛必有大患。所以要護住盡可能多的人,人的事最是複雜,要做的多。”

  在與官軍的溝通上,祝纓又加了一句:“臣不懂兵,不幹涉軍事,在同一片地界上,難免會有些接觸。先說明白了,大家才好做事。”

  王雲鶴心道:又來欺負陛下了。你給陛下反對的選項了嗎?畫了個圈兒讓陛下鑽,不讓人看圈兒外的景兒。

  他提議:“陛下,不若給祝纓加金紫光祿大夫。條陳裡的許多條目就不必再細議了。”

  鄭熹道:“臣附議。”

  地方上,上州的刺史是從三品,金紫光祿大夫可做加官,是正三品,從品級上就把一些需要細說的紛亂雜務給壓下來了。

  在王、鄭二人心裡,地方上這些官員也沒有祝纓能幹。願意幹就先讓祝纓幹着,現在是使職,幹完了再薅回來。也不是給她過多的權柄,隻是“從權”為了收拾爛攤子。

  這個他們是有心理準備的,不放權,束手束腳的就幹不了事。

  皇帝也是這麼想的,他說:“可。”

  接下來就是要求“錢糧”了,窦尚書道:“轉運要先保證軍需,不過北地四州當有存糧。”

  祝纓道:“那兒連着過了幾個荒年了,多少得給點兒!能就近轉運嗎?災民恐怕不少。”

  如果長途轉運,路上消耗是很恐怖的,還是一站傳一站的比較好。

  窦尚書道:“隻能今年免北地四州的租賦。”

  祝纓道:“北地四州,秋收的時候遇到這麼件事,還能有多少收成?沒收成,哪兒來的租賦啊?”

  皇帝吸了一口氣,窦尚書對皇帝道:“情勢緊急,本也無力轉運京師。”

  皇帝道:“罷了。”

  祝纓對此是有心理準備的,否則也不能提那麼多其他方面的條件。

  辦事嘛,不給錢就得給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