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第4頁)

  冼敬有點驚訝:“蘇喆?”

  蘇喆看到他微微吃了一驚:“冼相公?”抱拳給了冼敬一禮,給冼敬看了個不知如何是好?

  如果是為了表示謙虛,他該還半禮的,但蘇喆這個禮行的……它分明是個男子的禮儀!怎麼還呀?冼敬竟然鑽了牛角尖。

  倒是楊靜見怪不怪的,問蘇喆:“你今日倒有空了?”

  蘇喆笑道:“是呢,還有事請教,上回您講的那個,我回家又琢磨了一陣兒,請教阿翁,阿翁說他也不明白,叫我來接着請教您。”

  冼敬好奇地問:“是什麼事?”

  蘇喆也不瞞他:“教學生的事兒,山下的官學還好,我們山裡至今也不過是阿翁從劉相公那裡騙了些識字歌。那可不太夠,有再想多學一點兒的,就接不大上山下的學問。阿翁就說,我該用心,不該因為自己到了京城就不管家鄉了,讓我來請教楊先生。”

  “原來如此。”冼敬忽然想起來,蘇喆,家裡有縣。說她是一方諸侯,還真是名符其實。甚至是一個完整形态的沿襲周時分封的真正的諸侯,可以治土臨民的那一種。

  楊靜對冼敬道:“這孩子很好,知道教化百姓,言之有物,又不忘本。”

  蘇喆笑道:“您可别誇我了,我不過是學着阿翁當年的樣子,一點一點接着做下去罷了。”

  楊靜道:“見賢思齊,如何誇不得?我難道不也是在學老師當年做過的事嗎?”

  祝纓自己忙,蘇喆的仕途比别人多波折,她不願意讓蘇喆就這麼閑在家裡發黴,親自把她帶到楊靜面前,鄭重拜托了一回,接下來就讓蘇喆自己登門拜訪了。

  楊靜在家治學教書幾十年,蘇喆特意來向他請教——已經簡單識字了的人,接下來要怎麼學一點兒實用的東西?

  蘇喆是個一點就通的姑娘,她自認在阿蘇縣裡要讓連頭人加平民、奴婢都學會識字,那是不可能,但是辦兩三個差不多的學校,讓縣裡每一代都能有識字、會算術、能夠與山外聯絡的人還是可以做到、也是必須做的。

  蘇喆是劉松年當年開府時的屬官,不管是不是擺設,她都是劉松年丞相府出來的人。楊靜是劉松年推薦的正經弟子。從劉松年那兒算,一個是“故吏”一個是“門生”,合稱“門生故吏”,兩人竟勉強能算是個“平等”了。

  雙方既有淵源,楊靜朝戶部要錢祝纓從來都不含糊。祝纓笑吟吟地把“孫女”領到楊府來,于情于理,楊靜都是願意指點一下蘇喆的。

  眼見冼敬與蘇喆兩個就要在大門前聊起來了,冼敬說:“你們聊。”

  匆匆離去。

  楊靜與蘇喆都送了他兩步,看他轉過巷子,才收回目光。

  蘇喆笑得明媚燦爛:“先生!我知道先生忙,不過,托您給寫的書,可千萬别忘了呀!劉相公給阿翁都寫了,咱們倆可不能比他們倆當然差呀。”

  楊靜啼笑皆非。

  …………

  蘇喆哼着小調回到了祝纓府上。

  今天收獲頗豐。

  她與楊靜聊得還算投機,楊靜答應給寫點書稿。與劉松年一樣,這樣的“大儒”并不是隻管翻爛五經,他們在其他方面的造詣也是不錯的。楊靜的算術之類都很好,此外于統籌方面也有些本領。

  今天在楊府遇到了冼敬,雖然不知道冼敬過去幹嘛的,蘇喆覺得這事兒得跟祝纓說一聲。

  祝府門外,也有一些訪客的車馬,蘇喆跳下馬,随從牽着馬進府。蘇喆一撩袍角,快步走了進去,迎面見到祝彪。

  兩人打了個招呼,祝彪道:“駱驸馬來拜訪,大人正見他呢。家裡來信了,也有你家的。”

  蘇喆高興地說:“是嗎?!那我先去換衣裳,等驸馬走了,你告訴我一聲,我找阿翁拿信!”

  “好。”

  蘇喆很快換了衣服,走到廳外窗邊,随從們對她打手勢,她偷笑兩聲,也打個手勢。裡面,談話已經到了末尾,駱晟終于說出了目的:“宮室修葺的事,還請幫忙催一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