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風還正要高興,祝纓看他臉上的傷淡了不少,微微一笑:“不錯嘛!來,二十!”
林風驚呆了:“怎麼打我?不是,怎麼現在才要打我?”
…………
祝纓休假的幾天,處理得盡是私事。待到銷假,林風仍然在家中養傷,她沒有哼哈二将,隻帶着蘇喆一個獨苗去上朝了。
這幾天的時間裡,她的奏本也批下來了,涉及到文武兩方面。陳萌管吏部,批得快一些。皇帝盯着禁軍,武職批得更快!
當□□上,一切正常,還帶着“大勝”的餘韻。
散朝之後,皇帝留下了祝纓單獨說話。凱旋之後,這還是兩人首次單獨會面。
皇帝慰勞祝纓辛苦,祝纓也還是答:“份内之事。”
皇帝道:“這不是戶部尚書的份内事,若說是丞相的份内之事就差不多了。”
祝纓連說:“不敢。”
皇帝認真地說:“如今一西、一北已平,各地盡在掌握,你也該幫我澄清天下了。窦相也舉薦你,他說,他看了你二十年,你很好。我曾寄希望于冼敬,但是他不行,王相遺志,總要有人來做。”
“臣……”
“你想好了再說話。”皇帝說。
祝纓道:“我不挑活兒。”
皇帝笑開了:“好!好!好!你我可一定要在青史上留下一段佳話呀!”
第434章
交替
時值寒冬,離過年已經很近了,眼看各衙司就要封印,祝纓本以為皇帝召見隻是通個氣,無論下诏還是别的什麼事,應該都是在年後了。照她的估計,窦朋是會在極短的時間内休緻,政事堂必有一番變動,這些都要花時間。
不太适合在眼下這個時節裡辦,頂好是過完了年,可以從容地完成。在此期間,姚辰英也能進京了,她也有時間把戶部交到姚辰英的手上——這個也需要交割許多事。
豈料皇帝卻不是這麼想的,皇帝希望新年有個新氣象,正旦的時候丞相堆裡再添一個年輕的、有朝氣的面孔,才能有個“耳目一新”的感覺。
為此,他催促着下诏,政事堂很快就知道了。
冼敬驚訝道:“怎麼這麼突然?”
陳萌樂見其成,但也覺得有些倉促了,也嘀咕了一句:“是啊,時間也太緊了,要辦的事還挺多,一時交割不湊手反而不美,不如到了正月再說。”
冼敬還想說,拖到正月也很着急。窦朋臉上卻笑開了花:“哎~你們怎麼這麼講?要辦的事多,不更得添個人嗎?子璋一向不讓人失望,就這點子事,有什麼好抱怨時間緊急的?他資曆、人望、功勞也都夠了,又年輕,早該來了。”
二比一,冼敬也知阻攔無益,祝纓總比鄭熹強些。
政事堂加緊辦理相關的文書,得拟诏、交皇帝批準,經中書門下,最後發出去。
緊趕慢趕當天也沒弄完,熬到了第二天。第二天辦好了的時候又到了後半晌,皇帝嫌棄已經過午了,說:“明天一早再宣诏。”
窦朋着急,道:“那我親自去。”
這天早朝起,窦朋就開始心不在焉了。散朝後,急忙去取聖旨,再趕到戶部去。
祝纓正在戶部帶上葉登、李援、趙蘇等人清點今年的舊檔。三人原本戰戰兢兢,今年祝纓出征,核算與預算都是他們在做,三人自覺不如去年祝纓在的時候做得好,都等着挨批。
祝纓卻看得開,有時候不是能力不行,而是她是尚書,葉、李是侍郎,趙蘇的職位更低,身份就不一樣,“諸侯”們是慣會看人下菜碟的。她粗粗看了一下,他們做得還行,就沒有再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