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纓想了一下,道:“就明月、明珠她們兩個再帶幾個學徒吧。青葉,把她們請過來。”
須臾,兩個明來了,都是年輕姑娘,長得端正,在祝纓面前乖巧可愛。
祝纓道:“要派你們的差了。過完年,你們就随你們這位孔雀姐姐去鹽場幫忙。小妹,你看她們怎麼樣?”
兩人忙看向蘇鳴鸾,向她點頭緻意。
明月、明珠看着都是“明”字輩的,卻又不是一個來曆,倆姑娘都跟着姓祝,明月是山間逃亡家的孩子,名字倒是父母起的,然後全家都改姓祝了。明珠則是索甯家的奴隸,原本的名字居然是也是“石頭”,這在祝家算忌諱,祝纓就給她起了這個新名字。
兩人都是入選了祝府的随從,也曾随死了的祁泰學過些算術管賬,也曾跟着侯五比劃一手拳腳。雖不似蘇喆、祝青君這般被祝纓、花姐放在身邊随時指導,也是伶俐姑娘。
祝纓手下缺人手,倆姑娘雖然才二十出頭,已經開始帶學徒了。
蘇鳴鸾心道:姥的心腹我都熟悉,她二人以前并不受重用,可見姥對我也是留了餘地的。
當下痛快地答應了。
二人又與蘇鳴鸾行禮,再向孔雀緻意。
孔雀道:“我一定與她們好好相處。”
祝纓道:“好了,這幾天你們先好好處一處,熟了才好做事。”
幾人應下,告辭而去。
祝纓擡手拿起信拆了,信是顧同寫的,内容也很有趣。顧同先是問好,恭喜祝纓又下一縣。接着寫了京城、朝廷的情況,就是毫無新意地腐朽着,你貪我了貪,你坑我、我坑你。此外又衍生出另一種物種:他不貪,甚至很清廉,就是純粹的無能。本身品德算是高潔,沒有任何小辮子,就是幹不了人事兒,耽誤了多少正事。
陳萌還算穩重,王叔亮、姚辰英等人也在盡力彌補。這些日子,仕林對祝纓頗有微詞,京城也知道了祝纓要開科取仕的事,冼敬等人推動了科考驗核身份,這個改動估計很快就要見邸報了。
啰嗦了一堆之後,顧同又進入了正題,先是說卓珏入京公幹,兩人碰了面,卓珏那位族叔卓宇也到京了,三人湊成了一局。席間,三人說了許多,一則為南士們的前路感到擔憂,二則為祝纓的未來感到迷茫,同時詢問祝纓有無需要效力的地方?
顧同覺得卓氏叔侄很早就與許多南士保持着聯系,二人的态度也能表明一些問題,故而不敢隐瞞,寫信來請示祝纓,該怎麼回答?
祝纓将信裝了回去,塞回抽屜,取了張紙,寫了四個字——斂翼待時。南士現在究竟是個什麼樣子,她也還不清楚,可不想貿然行動,又或者請他們到梧州來興風作浪。
寫完這四個字,祝纓又拿出另外一封信,對這封信,祝纓就更認真了一些。信是祝煉寫的,随着年禮一道送來的,詢問祝纓,是不是缺人手?如果梧州有需要,他可以辭官回來幫忙的,在哪兒都是幹,梧州他也是熟悉的,且有經驗,他的手下也有幾個可用之人。
事情的起因,也還是那道“求賢令”,布告一出,消息不胫而走,祝煉那兒輾轉打聽到了有這麼個事兒。彼時朝廷已經讓祝纓别折騰了,祝纓也從善如流停止了宣傳。有人便向祝煉求證。祝煉能過會館将此事求證,深信這是祝纓能幹得出來的事兒。
祝纓麼,他老師,手邊逮着誰就用誰。很符合祝煉與之相處的經驗。然後又是仕林對祝纓的惡評,祝煉聽着耳朵都疼了。
因此有了這麼一封信。
祝纓看着信紙,好一陣兒,才寫了一封短箋:家裡人很想你,回來吧。
兩封薄信,一封發回,另一封在士紳們辭行的時候交給了顧翁,祝纓安心過了一個新年。因陸續有人趕到福祿縣打聽考試的事,祝纓派祁娘子、周娓等人下山,住在福祿縣裡接人。
到得來年二月中旬,一是準備收宿麥、二是準備接下來春耕的時候,趙蘇回來了。
祝纓笑道:“這下好了,可以有人幫我準備考試了!”
第465章
過渡
趙蘇比去年離開的時候瘦了一些,兩頰微微凹,五官顯得立體了許多。他的須發也夾了一點點的銀絲,眼睛卻還明亮,整個人看起來反而精神了一些。
聽到祝纓說考試的事情,趙蘇久懸的心也略略放下了一些,他些番北上京城,心裡最挂念的還是梧州選才的事兒。科考事關重大,選出來的人接下來是會逐步掌權的,這件事情如果不能夠參與,必是一件憾事。好在他趕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