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第8頁)

  江政可不是個好鄰居。

  現在,祝纓給安排了,她說,今年秋天不給朝廷繳稅賦了。

  朝廷停了給梧州的邸報,說邸報是因為道路不通才沒到的,那布帛與糧食當然也會因為道路不通運不上京嘛!這一筆開支就能省下來當軍費了!

  連趙蘇、祝煉也都不讓他們上京去,直接七彎八轉安排讓幾個“信使”去報信,就假裝是真的道路不通、曆盡千難萬險才到的京城、表達梧州一片赤膽忠心。講明這情況,要求朝廷修路、恢複邸報,什麼時候路通了、邸報來了,什麼時候梧州接着上貢。

  奏本裡順手就寫了山雀家敕封的事,又拿這個說事兒:道路不通,連訃聞、敕封都不能正常送達朝廷,這也耽誤朝廷與梧州的聯系不是?

  最後,祝纓很誠懇地表達了自己對朝廷的一片忠心,都這樣了,“偏居一隅”心裡還想着認朝廷為正朔,要手下的縣令得到朝廷的敕封才算數,還想着給朝廷繳稅呢!

  怕不是想把京城那一宮的君臣給氣死吧?趙蘇不無惡意地想。

  他笑道:“姥都安排好啦。都是些政務。你也不要着急,咱們的疆域越來越大,往西還有寬廣的地方,光憑青君、小妹她們現在手上的人怎麼夠?你要真有心,現在越發努力多多練兵才好!”

  林風一聽就樂了。

  巫仁卻有些擔心地說:“還要接着抽丁嗎?後方人手夠使嗎?太吃力,恐有怨言。雖然現在人人感念,可一直這麼下去,也不能不顧百姓的處境。”

  趙蘇道:“這個,自然也是有安排的。這十幾年來,人丁滋繁,唯有不停開荒,何如去已經平理過的土地上呢?”

  “诶?”

  趙蘇道:“所以說姥高明。往西遷徙人丁。”

  “诶?”

  這是祝纓的另一項安排,她需要各族雜居,尤其是已經“開化”的與“新附”的雜居,完全摻均再散布不太現實,但是可以将一部分人西遷,同時也将一部分“新附”的人往東遷。

  之前那一仗,西卡、吉瑪兩族人丁有所損失,尤其現在,頭人都會被殺掉,空出來的田地、河灘牧場有不少。祝纓都将之收入囊中再分配,她要拿出其中的一部分,分給這次“西征”有功的人耕種。

  有功不賞,有利不分,是不可能持久的。

  祝縣開發十幾年了,比較方便開荒的地方已經開發得差不多了,人口增加,再要開墾荒地就要往條件更不好、需要花更多力氣的地方去了。正可趁此機會,将“多餘”的人口給安置了。

  如此一來,“新附”之地數量衆多的貧窮族人與奴隸得到了财産,會自地發擁擠。而“舊人”“有功之人”也得到了報酬,不會發出“白幹了”的怨言。

  趙蘇道:“姥要一些工匠,對了,還要識字的人去。”

  巫仁道:“那得明天再幹了。”

  路丹青道:“姥要叫人時,千萬别忘了知會我們!我可真怕青君她們把事兒都做完了。”

  ……——

  祝青君确實推進得很快,單說“殺頭人”這一項,就能讓許多人在與她對陣的時候袖手旁觀、出工不出力了。

  遑論她還真的讓人分地、發口糧了。

  這一天,她拿下一個寨子,正在修整,手下一個膚色黝黑的姑娘跑了過來:“校尉!有個小孩兒過來,說有事找您!”

  祝青君道:“什麼事?”

  “她說,要給她帶路!”

  “咦?”

  祝青君心中生出一股詭異的感覺:“看看去。”

  她大步走出寨子,隻見寨子外面有一大兩小三個孩子,大的那個姑娘八、九歲的樣子,小的是個男孩兒,五、六歲,大的懷裡還抱着一個娃娃。三個孩子看着灰頭土臉,但是長得卻不幹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