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第10頁)

  原因他也知道,并不是因為他的靠山祝纓是個女人,而是他的靠山祝纓失勢了。

  但今天,情況似乎有了一點改變,有相熟的書吏告訴他,南邊有好消息,趙振聽了之後便警惕起來,謝了來人,匆匆跑出宮去約見同鄉、好友。

  剩在京城的同鄉已經不多了,但是京城相熟的同僚倒有幾個,大家湊在一起,不免有人說:“邸報又發過去了,繼任縣令的敕封也下來了,朝廷這是不是有點兒别的意思了?”

  趙振輕輕地搖了搖頭:“可也說不好,總不能讓咱們那位大人再回政事堂來吧?隻是恢複了邸報,我等不可張狂,還照舊用心國事才好。”

  這話得到了老成者的贊同,大理寺是祝纓經營最久的地方,裡面的老油子也不少,聞言點頭:“這話在理。政事堂是不再做什麼,而不是要做什麼。這樣對大人也好。不再對針對大人,也就不會再刻意針對咱們啦。接下來,朝廷要是沒什麼動靜,這一關就算是過了,彼此安靜,各不相幹。”

  “朝廷,怕也沒功夫對付大人吧?”

  “噤聲。”

  幾人叽喳一陣,将一些人的興奮勁兒給壓了下去,各自約定依舊要夾起尾巴做人,靜觀其變。

  過不兩日,果見邸報發抄有往梧州去的份兒了,趙振等人也漸漸放下心來。放心之餘又有一絲絲難言的期盼——萬一這是那位大人要回來的信号呢?

  想了一陣兒,又覺得不太可能。

  如此反複。

  政事堂就沒有那麼不安了,他們也就是求個“相安無事”而已。可老天偏偏不讓他們安,就在邸報恢複之後沒兩天,政事堂就接到了一個不好的消息——又有民變發生,暫時阻礙了交通,這一封代表“和好”的邸報到底沒到祝纓手裡。

  不但祝纓沒拿到,由于中路斷絕,南方十幾個州的邸報都被耽誤了。雖然周圍的官府、駐兵反應比較快,及時組織圍剿、反擊,亂民也逃走了,但仍然在附近徘徊,仗還在打。當地一面請求朝廷派出官軍圍剿,一面努力修複。

  原本扯謊的“道路斷絕”竟然成了真的,可謂世事無常。政事堂隻得一面平亂,一面下令邸報繞遠重新發放,新的邸報裡便添上了向南方各州通報匪情的内容。下令重新發抄的時候,陳萌不期然地想起來:她别再以為這是我們編的事由好配合她的借口吧?

  那可真是太冤了!

  陳萌的這點子冤實在不算什麼,江政這兒接到了邸報,一面知會了邵書新,一面下令允許邸報信使通過立卡入山,并且讓信使的捎過去一封信給祝纓——出來見一面吧,你們私下貿易的事情我已經知道了。

  山城,趙蘇聽到“邸報到了”的消息,會心一笑。再聽說信使要見祝纓,微訝道:“信使?邸報來就來了,要信使做甚?請來一見。”

  然而信使本人也提供不出什麼消息,隻将一封信交給了趙蘇:“煩請轉交祝府君,小人立等回信。”

  趙蘇收了信,将他安置在客館,暗中吩咐:“不許走漏風聲,不許叫他知道姥不在家。”恢複邸報是他們有預料的,江政的再次約見實屬意料之外。趙蘇打開邸報,卻見上面又寫了一條民亂的消息,匆匆派人快馬給祝纓傳遞消息。

  ……

  邸報到達祝纓行轅的時候,祝纓正在看一群大大小小的姑娘練習。訓練她們的成本對于梧州來說是比較高昂的,如果隻是普通的大頭兵,就很簡單,能拿根長矛走個齊步就差不離了——走齊,對于許多兵來說都是需要訓練的,能走齊都算有點模樣了的。

  如果想訓練出一點利落的、戰場上殺敵的武藝,就又要再多花時間。如果再多培養一點複雜的内容,比如射箭,光兵器的開銷就又是一大筆。在此基礎之上,要有騎兵,那花錢就沒個數了。

  祝纓訓女兵也是層層篩選,教學生她确實不太在行,但是根據女孩子的身體條件去制定一個标準,訓練她們達标,對她而言卻是極容易的。

  首先是統一口令,将同一語言的簡單口令确定為指示,讓她們記住口令代表的意義。然後才是訓練動作。在訓練動作的同時,整頓紀律。根據表現,給她們分派不同的角色。有長矛兵、有弓兵、有騎兵。當然也有分去學個醫,或者是幹點别的。

  巫仁一天天地看着賬本上走數字,沉靜如她,也三天兩頭找祝纓:“姥,又支出若幹布,若幹米,庫裡又調若幹鐵……”

  此時,祝纓手底下才攢了五百人,離她定的目标還差三百。

  女兵營的不遠處是林風等人訓的男兵營,他們的訓練方式比女兵要粗糙一些。蓋因能達到祝纓标準的女孩子,多半更聰明堅毅些,篩選出來去燒錢的比例更大一點。可是男兵的食量又非女兵可比,人數也更多。

  巫仁每天到祝纓面前都是一副随時要昏厥的樣子,祝纓說一句:“隻要不是浪費,就支出去。”

  她又死氣沉沉地出去,依舊給各處分派統計,再順手兼一下甘縣本地的倉儲管理,還要安置東來西去的遷徙人口,隻好扭頭給江珍、江寶、巫雙等人分派任務。每天看着都像要死了一樣,第二天又吊着半口氣準時出現。

  隻要是能幹事的人,祝纓向來不挑剔,巫仁頂着這麼大的壓力,表情倒黴點兒怎麼了?能幹活就成。她每天見巫仁的時候都笑得很親切,親切地繼續給巫仁加壓力,親切地看着巫仁又挺過了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