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煉又說:“餘下的戰事交給青君,您該回去主持大局。”
趙蘇道:“先前的規劃,也該落實了!不給朝廷繳糧,我已知會了江刺史,今年不跟他位走了。可是咱們派誰去?奏表怎麼寫?大家都盼着您回去給個定論,您怎麼能還在這裡?哪怕這裡會是新城,也要等建好之後再搬遷!”
道理說了一堆,總之,一、仗幾乎算是打完了,已經輪休回去的人,賞格得定一下,陸續發布。二、“文官”,如今這一片地方約有五、六個州,怎麼任命?多少人都在看着、等着呢!三、朝廷,怎麼應付?
你的“中樞”之前在東邊山城,現在你人跑西邊來了,是讓大家過來見你,還是你回去,你都得把大家召集全乎了,給個結論!
當然,他們倆是建議——回去,至少要回去過個年。
祝纓道:“都準備好啦,你們先回去通知大家,我半個月後動身回去。阿煉,你與丹青做正副使者,入京獻圖、請敕封。”讓他們順便再帶一部分兵馬走,遣散。
請敕封,就意味着在梧州的範圍内,要先一步定功賞罪罰,安排下各人的職位。
祝纓這些時日也草拟好了一個安排:“正好,咱們來商議一下。”
軍中的,祝煉與趙蘇不太清楚,祝纓不讓他們插手,他們主要參謀各州、縣地方官員的任命。
祝纓自領三州刺史,梧州由趙蘇任刺史,祝煉也得到了一個刺史的職位。祝青君等人現都是武職。此外又有項漁等人的縣令職位。祝纓一口氣列了一個将軍、二十個校尉,三個刺史、三十個縣令的名單,其餘相應的職位亦如是。
重頭戲是“幕府”,亦即節度使的配置,祝纓将蘇喆、祝青君、巫仁、蘇晟、林風等都納入幕府。
祝、趙二人在大營熬了七天,将祝纓的名單稍作了些調整,二人不便久留,定下名單,祝纓寫奏本,他們回去準備。
祝青君、蘇喆又凱旋而歸,祝纓又與她二人再議及軍功等。
半月後,蘇晟、林風歸來,祝纓命林風留守新、舊兩城,蘇晟西進看守關隘,自己率隊回歸!
雖然仗打得并沒有完全按照自己的計劃走,中間也有驚險,但終于是打完了!
如無意外,至明年春,她的所有計劃都能落實,節度使的頭銜也能入袋。接下來隻要休養生息就行了。
回程的時候,祝纓的心情還是比較輕松的。
第494章
心機
雖然準備遷居,祝纓的大本營還是在祝縣山城,這是裡也是整個梧州最繁華的地方,其奢侈享樂不及山外大城,但百姓安樂卻不遜于他處。
這三年,祝縣的日子過得比以前苦多了,壯丁不停地被征發,不斷地有人死去,連征收的賦稅都增加了。現在一切都好了,戰征停止了,她還打赢了!即使還戴着孝,人們的臉上也露出了欣喜的表情——總算不會再苦下去了。
之前陸續有人家收到了撫恤、得到了獎賞,大家都相信,接下來是兌獎的時候了。趙蘇再抽人準備典禮的時候,也沒有聽到什麼怨言。
以趙蘇的想法,這典禮得辦得盛大,一是戰事拖了這麼久,大家都過得苦兮兮的,需要熱鬧熱鬧,二是這場戰争它意義重大,直到此時,才算是奠定了祝纓、包括趙蘇等在在西南立足的根基,值得一場慶祝。
隻可惜祝煉、路丹青需要及早赴京,為祝纓将此事敲定,時間上不允許,趙蘇隻得遺憾地将許多事項給削減了。好在秋收已畢,從上到下都閑着,趙蘇能夠調動的人頗多,祝纓還未進城,就看到道路已經打掃得幹幹淨淨了,從山城出來的路也拓寬了一些。
離城二十裡,有項漁出來迎候,離城十裡,刺史府如項樂等又等候在路邊,到了城門前,趙蘇與蘇鳴鸾、郎锟铻等人又恭候。進城之後,山城百姓也是夾道相迎,沿路的人們都穿上了最好的衣服,戴了自己最好的首飾,大人孩子都揮手歡笑,祝纓等人也不斷向兩旁的人群揮手緻意。
府門前,張仙姑正在門前等候,左邊一個花姐、右邊一個趙蘇的妻子祁娘子,一同攙着她,府裡的其他人都圍擁在張仙姑的周圍。
張仙姑看到女兒騎着高頭大馬,眼眶忍不住濕了,心裡念叨着:可算回來了!
花姐看完祝纓看青君,又看到青葉、青雪等人,見她們都好好地回來了,臉上的笑容變得真實了。小江也看到了自己的女兒,兩個人也像模像樣地朝人群揮手,下巴也揚起來了,小江鼻子一皺,咕哝一聲,又笑了起來。
項安在人群裡看到了巫仁,心中略有遺憾,她因在梧州襄助趙蘇,未能一同西進,至今未曾親見西州情形。祝銀等人則是純粹的歡悅,祝纓出門在外,她們有不少事免不得與趙蘇打交道,趙蘇做事雖然尚可,但是她們還是覺得與祝纓相處更舒服。
人們無不高興。
祝纓看到張仙姑,想起來趙蘇說她腿不好,驅馬加快了速度,到了府前,張仙姑先往前走了兩步,祝纓跳下馬來:“娘,我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