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第3頁)

  祝煉搖了搖頭,道:“老師的敕封不下,我們什麼也不要。老師沒說要我做梧州刺史,我就不做。”

  “男人丈夫,如何……如何這般沒有志氣?”

  “我本是奴隸,原也做不到刺史。”

  冼敬道:“這是君命。”

  祝煉認真地說:“我是蠻夷。”

  陳萌咳嗽了一聲,祝煉平靜地看了看他,道:“蠻夷奴隸,煙瘴之地的一個土财主都能捆了當牲口使。老師把我當人,我就要做個人。”

  鄭熹溫言道:“子璋沒有白栽培你。”

  “不是栽培。老師家,養育的我。”祝煉說完,吐出胸中濁氣。

  自小時候起,積累在心頭的擔憂在這一刻消散了!他忽然想起了石頭,自己不是石頭那樣的人,從小就懷有憂懼之心,唯恐自己“無用”之後被棄如敝屣。

  直到祝纓将他留在梧州,拿下安南,給他正式安排了職位,讓他治理一方,他才覺得自己不是浮萍了,而是像一顆種子,向下發出了根,紮進了泥土裡,踏實、心安。以後老師的基業給誰繼承?對他而言重要也不重要,給他,他就好好做,不給他,他就聽老師的安排。

  皇帝幹笑了兩聲:“你也是犟。”

  祝煉低頭一禮:“臣,從心而論。”

  “我若不答應呢?”

  祝煉道:“那……我就回去,向老師複命,做得好、做不好老師會有點評,會教我接下來怎麼做的。”

  皇帝尴尬地動了動手指,道:“真是犟。茲事體大,祝纓還是老樣子,捧了一把人交上來,豈是一時半刻能甄别完的?你且在京中住下,他們議完了,自會給你一個交代。”

  祝煉拜一拜,向皇帝辭出大殿。

  皇帝又與丞相讨論那份名單,這是一份龐大的名單,幾人當然看出了這一個“藩鎮”的比較完整的配置。因此都帶了一些嚴肅,各在心中評估着祝纓的勢力究竟有多大。

  皇帝與冼敬都有一種“就這麼答應了,我還要不要面子了”的想法。皇帝想把“安”字改成“鎮”字,不能把祝纓的奏本照單全收。陳萌就是不明白,都這樣了,幹嘛要給祝煉一個梧州刺史,人家孩子都不要這個敕封了!

  祝煉那兒也是,咬死了,祝纓的敕封不下來,其他的一切免談。不照着祝纓開的單子來,有一樣算一樣,朝廷不答應,他就不接受。與他同行的路丹青比他還死心眼兒,姑娘見天在京城裡蹓跶,看似随意,實則也是一個“姥的安排都是最好的”。

  朝廷這裡,姚辰英又擠了進來。戶部與地方的博弈自來有之,姚辰英雖然不知梧州詳情,但是糧呢?布呢?還有聽說你産鹽?

  他接手的戶部不能說不好,但接下來的天下收成不能說不差,正是需要多一處稅源的時候。

  姚辰英又找皇帝鬧。

  皇帝道:“吏部還沒說什麼,你戶部怎麼來了?”

  姚辰英道:“那是祝子璋啊!她每到一處,必能經營得當。政事堂真是誤國!淨說些虛名,不談實利!應該召祝煉來問,這個安南節度,能繳多少糧、多少布帛、多少土産!”

  有了姚辰英的加入,祝煉、路丹青才真的開始有了正事,每每與戶部争得面紅耳赤。

  一連争了一個來月,眼見到了正旦,祝煉又補賀表,條件還未談妥,宮宴又開了。

  祝煉的新任命沒有下來,但是祝纓還是梧州刺史,政事堂就将她的那一份節賞發到了祝煉手上。祝煉重又見到了京師的奢靡,對着這許多的節賞感慨道:“要是這些東西現在就能送回家裡,該有多好。”

  路丹青翻了翻衣料,道:“是哩,好幾年了,姥都沒有制這樣的新衣了。也不知道今年她舍不舍得過好一點兒。”

  ……——

  祝纓自覺自己過得挺好的,雖然抽稅抽丁恢複了戰前,但是不用打仗了,花費驟減!

  新衣服也裁了,簇新的,張仙姑也制了一身新衣,腿上蓋了一張鮮豔的氈毯,肥貓要趴上去,被祝纓提起後頸皮塞進了一旁的大提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