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衣服也裁了,簇新的,張仙姑也制了一身新衣,腿上蓋了一張鮮豔的氈毯,肥貓要趴上去,被祝纓提起後頸皮塞進了一旁的大提籃裡。
張仙姑道:“你與它鬧什麼?”
“呃……有件事兒,得跟娘說。”
“什麼事?”張仙姑心裡閃過很多念頭,心砰砰跳起來,難道是要養個孩子了?
“我想,搬到西州去。”祝纓對張仙姑說。
張仙姑吃驚了:“啥?這兒住得好好的。”
這兒并不好,祝纓将毯子給張仙姑拉了拉:“不是早就說好了麼?要做節度使,要建新城的。這兒太靠東了,西州位置更合适。”
“什、什麼時候?”張仙姑懵懵地問。
“麥收後、春耕前,時間有點兒緊。”整個天下百姓生計還是以農耕為主,凡是涉及到普通人的安排,都得照着農時來。
尤其是分地,地上的莊稼是按時令來的,這邊兒種下去,忙了半天沒等到收割就給遷走,白忙活了。到了新的地方,又不能馬上适應、接手新的土地。口糧都要成問題了。
“哎喲,這個,哎,這個……”
祝纓道:“你先不急,我先過去,看看新城牆好了沒。好了,再來接你。不過應該差不多。正好,可以在那兒過夏天了。”
“這兒挺好的。”張仙姑又嘀咕了一句。
“會遷一些娘的熟人,不愁沒人說話,給他們分地,不會虧待的。到了西州你就知道了,那兒有點兒像老家。”
地勢平坦,不用爬上爬下的,對張仙姑的身體好。日常可以坐個小車出遊,哪怕是騎牲口,也不用擔心滑下來。
祝纓很少提到老家,張仙姑有點愣神,道:“老家啊……那行,我等你接我過去。”
第496章
行路
“我明天就動身了,家裡你多照看。”祝纓對趙蘇交代。
趙蘇躬身道:“是。山外顧家他們要是再來詢問,我該給他們什麼樣的答複?是應付着,還是給他們個餌?”
“看阿煉他們的結果。”
“是,我明白了。”
祝纓道:“多問候路果家,他與喜金年紀相仿,又病了。”
她說得含蓄,趙蘇理解得明白:“他一旦有個三長兩短,就讓蘇晟帶兵過去維持秩序。”
“客氣一點,沒事最好。”
趙蘇道:“凡這個時候,總會有些小口角,都是見慣了的,有經驗,您放心。”
“我走之後你要受累了,知會名單上的人,讓他們收拾好行裝,準備好收完宿麥就動身西遷,不要耽誤到了西州春耕。分批次,家裡少了壯丁的,要幫他們按照完成。他們留下來的屋子,該折價收回的折價,要公平公道。”
“是。牲口、腳力也會準備好的,項樂還是能幹的。”
“行,那就這樣吧。”
各族過年的日子與山下的正旦并不重合,祝縣的年味兒重一點,也沒有玩大半個月的,祝纓離開,從祝縣起,都沒有引起太大的議論。此行,祝青君、蘇喆等都随行,祝纓把蘇晟、金羽給留了下來。
同行的兵馬也不多,行軍速度頗快,打仗打了三年,一行人在不甚理想的道路上疾行,預期不到十天就能到達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