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第4頁)

  朝廷冊封了一位節度使,這是一件大事,甚至透着“打破成例”的味道。節度使在此之前沒有長久的,安南的情況與之前所有的例子都不相同,竟成為一個“常設”的官職。而節度使權柄之重,又非一般地方職務可比,安南的官員并非由朝廷指派,全是祝纓這裡拟定,由不得不關注。

  這件事是寫在邸報上的,非但顧同等人,上至京城裡的閑散文人,下到吉遠府會館裡的幫廚,都能聽到一些消息,顧同等人當然也就知道了。

  他們是來給祝纓道喜兼拜年來的,進梧州就不容易,他們對安南也不熟悉,是先見了趙蘇,由趙蘇請示了祝纓,再給人帶過來的。

  幾個人臉上都帶了點風霜顔色,須上摻了點點銀絲,身材略略胖了一點——他們也都不年輕了。

  他們先是拜年,然後是道賀,禮物自然也是少不了的。各地的土儀、南貨、珠玉、綢緞、珍玩之類,列了厚厚的單子。

  祝纓沒看那個,她給人送過許多禮,這些背後都有什麼意思,她比這些人更清楚。她隻是問:“難為你們大老遠的跑過來,這時節怎麼有空的?”

  “會館要輪替,我們不好總霸着一個地方,就輪換回來了,想着您的壽辰就快到了,本就打算回家過年、拜望老師,”顧同說,“路上聽說老師的喜事,就更不能錯過了。”

  他們的腰微微弓着,脖頸也仿佛挺不直一般,祝青雪心道:姥不會喜歡這樣的,他們不知道嗎?真的是姥的學生嗎?

  祝纓口氣依舊很平和:“坐,慢慢說。”

  幾人謝了座,皆不敢坐實了,老老實實的樣子顯得有點可憐,祝纓問道:“這幾年都看到了些什麼?”

  那可就很多了,顧同等人知道這是在考察自己的水平,也卯足了勁兒說出了自己的見聞:“貧者愈貧而富者愈富,然而又世事無常,不知何時會遭遇滅頂之災。”

  “好像什麼都變得不好了,原本看着應該好好的官員開始懈怠。看着也在忙,又整天不知道在忙些什麼,他越忙,百姓越發過得不好。若官員不忙了,百姓也難過得好。‘無為而治’,既要‘無為’又要‘治’竟極難。”

  “早知纨绔子弟能幹者少,萬沒想到竟還有這等喪心病狂之人!某地報災,他竟問稻收幾成,答曰五成,又問麥收幾成,答曰五成,他說,加起來正是十成,哪裡有災?”

  “鄉間械鬥仿佛也多了起來。無有好官,百姓生計艱難,也有為盜匪者。回來的路上,我們就險些遇到了。”

  “又有隐田……”

  這些事情離安南都很遙遠,安南之前是頭人們的天下,與朝廷治理的方式完全不同,很難讓人理解其中的意義。蘇喆等人大緻能夠明白說的是什麼,也沒有切身的體會。反而是趙蘇聽明白了,他好奇地問:“就沒有好的地方?”

  “有的,我們也曾遇到兩個,有手段、有慈心,又抑兼并、赈荒年,也算有聲有色。然而沒多久就被調走了,此後就再無音訊了。他們到哪兒,就是哪兒的福份了,可未必是他們自己的福氣呀。”

  祝纓問道:“要是你們,會怎麼做?”

  顧同等人丢開趙蘇,開始答這一道題。答案是早就寫明白的了,他們将祝纓曾在福祿縣、吉遠府做過的事又複述了一遍,再添一點自己做地方官時的經驗,答得還算合格。

  祝纓點點頭:“還行,本領還沒忘。”

  幾人都舒了一口氣,他們此番前來,既是拜年,也是為了自己的仕途。祝纓考的内容不是什麼經史子集,更像是一場面試。這讓他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做過官的人,很難适應失去權利的生活,何況他們正年輕,還有許多的抱負想要完成。

  祝纓道:“你們先去安置,回家後有什麼要緊的事都趕緊辦了,辦完就在家裡貓着,先不要出遠門兒。”

  他們的心中更是振奮,蘇晟悄悄翻了個白眼。

  祝纓卻讓人領他們去安置:“西州草創,你們先在府裡湊合住幾天吧。”

  幾人連稱不敢,乖乖地被帶了出去,被安置到了一處客房裡,地方略有些狹小,他們也不挑剔。仆人們忙碌地安放行李,主人們則集中在廳上喝茶、聊天兒,說的無非是剛才發生的事情。

  “看來,這回有希望了。大人素來寬厚,先前畢竟是我等做錯了。”

  “是啊,大人素念舊情,幸虧家裡也不曾失了禮數。”

  “隻是不知,能否官複原職,又或領什麼樣的職務呢?”

  他們都在思索,不知中樞是否還有空缺,也不知道職位還在否。

  顧同聽他們議論着,心中百感交集。有人發現他一直不說話,問他:“你呢?”

  問他的人心裡也有點感慨的,顧同,祝纓最早的學生之一,多麼好的前途,誰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