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第5頁)

  她說:“你怎麼看?”

  趙振苦澀地笑笑:“朝廷怕又要一陣動蕩了,隻盼不要害了前線将士才好。”祝纓一向是可靠而令人安心的,與祝纓共處一室說一件為難的事情,趙振開了口之後漸漸沒有起初的那麼慌了,他的思路也回來了,又補了幾句話:“東宮固然……不盡如人意,可既然選了他,無論陛下還是大臣,必有補救之策。如今東宮薨逝,補救的事做了一半又要改弦更張,隻怕越發混亂了。”

  祝纓有些贊許地點頭,趙振能說出這些,她是比較滿意的。看趙振太過難過,她倒有心勸慰了兩句:“你說的補救之策,縱然開始了,也沒多長時間,亂子不至于太大。拟文吧,總要寄一寄哀思。”

  這倒黴孩子的命也不知道是好還是不好,年紀輕輕就死了。安南對京城一向不太禮貌,祝纓也就下令三天不許唱歌跳舞,齊活。

  趙振低聲道:“不知接下來東宮之主會是誰了。”

  祝纓道:“總要過些時日才能知道的。”

  得這個太子的喪事辦完了,讓皇帝緩一緩,然後才會有人提議。眼下談論這件事還是為時尚早。趙振也知道這個道理,發一聲感慨無非想從祝纓這裡聽到隻言片語的預測,他也好心安。然而祝纓就是祝纓,一句話沒漏。趙振隻得去拟文,讓安南境内收斂一點。

  這份公文的效果如何,趙振是不抱希望的。一則祝纓并沒有對東宮有多少尊敬,她不在意的事,安南人就不會很用心去辦。二則正趕上秋收結束,各族都在過豐收節,按照習俗,這幾乎可以算是各簇的新年了,怎麼可能為了一個千裡之外沒有任何印象的人就不慶祝豐收?

  趙振此時心中一絲憤怒也沒有,按部就班地拟文、發文,然後寫了張記事的條子,第二天一早晨會的時候好一總講一下這一天的工作。條子上的字迹未幹,又來了一個客人——何月明。

  何月明梳成個婦人發式,衣服都還是從家鄉帶過來的,其樣式令趙振看着倍感親切。非但安南,便是福祿縣,其服色都受了各族的影響,很有些不同的情調。何月明的衣服、紋飾都還是原來的樣式。趙振看了,心生感慨。

  何月明卻不管趙振是個什麼樣子,自打頭一次見了趙振,就知道這位仁兄是個“不高興”勸解是勸解不開的,她隻管說自己的事,趙振做事還是有闆有眼的。

  她笑盈盈地道:“打擾啦,我來是有一件事想請您幫忙。”

  趙振道将紙條吹了吹,收好,道:“什麼事?請坐下說。”

  何月明道:“我們博州學校,缺書籍。您是知道的,如今安南各處都缺這些,印坊、紙坊等處盡力了,也還是不夠使。要說文具缺了些,我自己拿私房就給補了,可這書籍……”

  書籍在哪兒都是個緊俏的東西,還貴,至今還有許多人是靠抄書來讀的。祝纓雖設了紙坊、印坊等,産的跟不上用的。

  趙振道:“我看各州都有印坊,如何不夠用?”

  何月明道:“要讓差不多的孩子都有書讀呀!又不是在北邊兒,讀不起就不讀了,當牛做馬的。”

  安南這兒,好歹給小孩子一本讀字課本,這個量一算,就非常的可怕了。

  趙振恍惚了一下,道:“照你這麼說,各處都缺。”

  何月明道:“我也不要你扣了别人的給我,隻要多印一點給我,可不可以?我出工錢!”

  别人不說,要是敢搶别人的,祝重華能打上門來,趙蘇也不好惹。祝青君雖然不在普安州主事,但是她的司馬是個很會哭鬧的人。

  趙振隻好說:“印坊已經在用功了。”

  兩人讨價還價了好一陣,何月明才得到了一個比較滿意的答複離開。趙振掐住自己太陽穴,疲憊地往後一倚。何月明是如此的樂觀,整個幕府裡,女人仿佛永遠有活力,哪怕是最斯文如花姐,隻是說話輕聲細語,做事卻從來不含糊國。他不明白,這些女人為什麼能夠這麼的無憂無慮、無所顧忌。

  他快愁死了,總覺得還會有大事要發生!

  ……

  大事很快就來了。

  自皇太子的訃聞傳來之後,幕府确實安靜了三天,三天一過,祝纓突然召集了所有人到議事廳來開會。

  幕府的議事廳并不常用,祝纓最常與大家見面的地方是簽押房、書房。議事廳是比較重大的時刻才會用的。

  所有人都帶着疑惑往議事廳趕,中途遇到熟人,也都忍不住打聽。趙蘇與蘇喆互相訊問之後才發現,對方是不知道的。花姐本是最适合的詢問對象,但她的嘴一向很嚴,又說“不知道”。

  站到議事廳的時候,所有人都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直到祝纓到來。

  祝纓坐在主座下往下看,此時的議事廳人頭攢動,都是安南的傑人物。祝纓道:“人都齊了,咱們說點正事。東宮薨逝,都知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