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第6頁)

  祝纓坐在主座下往下看,此時的議事廳人頭攢動,都是安南的傑人物。祝纓道:“人都齊了,咱們說點正事。東宮薨逝,都知道了吧?”

  “是。”回答的聲音有點兒不解,大家都三天沒湊熱鬧了,還有什麼?新太子?

  祝纓道:“皇帝沒有選個合适的人,必有後患。安南不比朝廷,更經不起動蕩。有件事情我想了很久了,應該給大家一個說法。”

  聰明人的心已經提了起來,祝纓接着說:“安南以後交到什麼人手裡,如何延續,應該有個章程。安南與中原風俗迥異,也不能全照着朝廷的律條來,應該有所變動。如今,是時候開誠布公,讓大家心裡有數了。”

  呼吸聲變大了!

  許多人不免想到了還沒回來的祝青君:難道不是她?那能是誰呢?

  祝纓道:“律條繁瑣,一時說不完,禮曹調幾個抄寫人,抄出幾份,趁大家都在,看看有無需要删減的地方。至于安南選官之策,我已有定論了。”

  安南選官,首先是“家得在安南”,其次是必須任過地方官,并且需要有政績。不限出身,但是對年齡有限制,如果超過七十歲,就還是請退吧。這樣的條件,同樣适用于節度使。節度使不但要有功,還需要一半以上的官員認可。

  安南的節度使,必須是先由安南内部決定了再報給朝廷,朝廷直接任命的,不算的。

  同時祝纓也做了規定,對于休緻的人,要“給體面”,這個體面不僅指俸祿,還指的是“善終”。唯有如此,才能盡可能的讓交接比較的和平。

  衆人聽了,隐約覺得這不是一個“主君”,反而像是“執政”,細思一下,一時無人反對。

  祝纓道:“那便如此了。”

  趙振身無官職,有些話反而能夠講了:“老師,您屬意何人呢?陛下立儲,東宮也要配僚屬,令其熟谙政務。您既然有這樣的想法了,應該告訴我們您屬意何人,讓他得到鍛煉。”

  祝纓道:“大家都想知道,也都有所猜測,我也不瞞你們,就是青衆人心頭一塊石頭落地,同時又有些怅然。這其中,不乏蘇喆這樣覺得自己或許也有可能的,還有趙蘇這樣,知道自己可能性不大,但是确定不是自己之後覺得失落的。還有祝重華這樣,覺得祝煉不錯的。

  祝纓将各人的反應看在了眼裡,慢慢地說:“安南并不安全,需要有一個一旦有難能夠鎮懾各方的人。”

  衆人不由點頭,祝青君的本領是其一,除了祝纓沒人能調得到她是其二。換個人,無論誰——除了花姐——做了節度使,想要調動祝青君都是不可能的。雖然民政同樣重要,但對于有西番當鄰居的安南來說,節度使一定要會用兵。

  理由充份,除了祝青君人不在,沒别的毛病。

  祝纓道:“我會向朝廷為她請封,以後,有她在,大家也可安心做事了。”

  衆人答應得參差不齊,終是都應了。再擡頭時,臉上也都挂了些笑,路丹青倒為祝青君高興:“她戎馬辛勞,也是實至名歸。”

  趙振心道:這是因為東宮的事驚了心,才準備的嗎?祝青君是會用兵,隻是不知庶務上面如何?

  其他人想得與他更有不同,除了祝青君,他們更想的是:既非世襲,則我的兒女日後是否?有人互相使眼色,有人想攢局,想私下将這個事給敲定下來。

  祝纓知道他們事後必有串連,卻也不禁,隻管繼續核定律條。祝纓的房外,從幕府開始,向外蔓延的是一股歡樂的氣息——接下來幾十年的主政事也确定了,房内,仍然是一片寂靜。

  …………

  趙蘇、蘇喆等人聚到一處,到的都是安南有實權的人。他們沒有邀請花姐等人,也沒有邀請趙振。二江與周娓也沒有與會,這讓這件事隐隐有一點别樣的味道。

  大家神色間都有些淡然,祝煉有些焦慮地道:“那是不是要讓她回來?前線危險。”

  蘇喆猶豫地說:“危險是一定的,可是除了她,現在前線誰能說準了一定能穩得住呢?聽說,姥近來教導的孩子裡有幾個不錯的,可惜都還小,人還沒有馬高,不行啊,沒有能去替她的。”

  趙蘇道:“還是請姥多派些人去保護她吧。”

  幾人達成了共識,接着,又說起了庶務、下一任之類的話。祝煉道:“庶務,有我們,她也不是什麼都不懂,如老師現在這般,隻管大事不錯,也就可以了。”

  至于下一任,幾人都不說話了。

  趙蘇清了清嗓子:“安南并不安全,需要有能為的執政……”

  “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