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第3頁)

  劉衍道:“這……我們還在孝中,說官職的事,未免失禮吧?”

  劉昆道:“不說官職,也要說一說我們能做什麼吧?總不能這樣白住着,那與在家裡有什麼分别?換個大點的籠子。”

  劉遨拍闆:“這不是有書籍嗎?還有你,天地不也是座大囚籠嗎?又打什麼機鋒?走,求見節帥去。”

  ……——

  祝纓估摸着她們也該來了,因為三人出門買小物件的花費一天比一天少,也不往賬上支錢了。回來吃飯的時候也漸像有了心事,晚上支領的油蠟也多了。

  三人來求見,祝纓就在書房裡見了她們。劉遨先道歉,說:“我們年輕,這幾日昏頭轉向,竟到今日才發現書籍還未交給您。”

  祝纓道:“這有什麼?是你們帶來的東西,你們自會有安排。哪有急着向客人要東西的?”

  劉遨試探地問道:“若不是做客呢?祖父讓我們,盡力安家,不知您的意思是?”

  祝纓反問:“你們有什麼想法嗎?”

  三人對望一眼,還是劉遨先說:“我們,自是想做一番事業的!您隻管考我們,能做什麼,我們便做什麼,無論哪一科,我們都考得。”

  她們也打聽過了,安南科考,什麼都不限制。隻要做官的人得把家搬過來,這個也好辦,劉昆已經想好了,她們仨,就互為家人。要不就先出一個人去考試,考中了,另兩個充作家人。條件就滿足了,然後另外兩個再考嘛!

  劉衍又打了個補丁:“我們還在孝中,請您先考察我們做事。”

  祝纓道:“孝中,确實。哦,咱們安南不太在乎這個,給喪假。朝廷也管不着安南的官員休緻不休緻。不過你們願意守孝,也是不錯的。書籍的事兒,一會與禮曹交割吧。來,我這兒正好有道公文要發給青君,你們拟來,我看一看。”

  三人當場被考,頗為緊張,當時書就。祝纓發現劉遨最穩,劉昆不小心寫了兩個錯字,有塗改,劉衍寫得最快。

  三人寫得都不錯,首先是格式,相當正規的朝廷公文格式,然後是書法,标準的楷書,最主要的是措詞,精确、簡明,劉昆還很生動。

  祝纓最後認為是劉遨寫得最合适。

  “十二娘寫得比我好多啦。”劉遨說。三人都是歎息。

  祝纓又換了一件事考她們,讓她們再寫一篇關于豐收節的與民同樂,三人又寫完。接着,祝纓又考了她們算術題,以及兩道判案。

  祝纓道:“你們比我這裡許多人的學問都好,我既不想埋沒你們的學問,更不想埋沒你們本人。所以。你們需要更忙更累才行。我需要有人著書立說,為我所用,也需要有人能做些書本之外的實務。可惜那樣你們就不能在幕府久留,也要像他們一樣到地方上曆練。

  這些,你們都要想清楚。就先守一年孝,這一年,勘定書籍,幫我審核一下律條,拟一拟公文,熟悉上下,先不授官。一年之後,再給你們定職。”

  劉昆問道:“不與别人一同考試了嗎?會不會被說不公平?”

  舉薦蔭封之類是常有的,但她們總以為自己既然要做官,便要證明是有能力做這個官,不讓人明白看到,這出身就不夠“正”,是有些遺憾的。

  祝纓笑道:“怎麼考呀?我還等着你們中有一個人能夠幫我出卷子考别人呢!安南草創,制度至今仍未完備,要靠大家的。給你們半個月,把書籍整理了,然後開始編寫蒙書。”

  祝纓的算盤打得響,劉松年的家教,想必有不少啟蒙的,安南隻有一個識字歌,太單薄了。得從三人腦子裡摳出點兒東西來。

  接下來就是讓她們幫忙,把自己拟的律條再看一看,主要是劉松年信裡提到的“延續”問題,怎麼樣用更容易讓士人理解、接受的詞句,把“女戶”的問題給解決掉,免得在這個時候刺激到朝廷,給自己惹事。

  三人畢竟年輕,還以為祝纓體貼,既讓守孝,又不耽誤做事。她們姑姑姐妹一大堆,多半嫁為人婦,隻有她們三個運氣好,得到南下的機會,當然想做出一番事業來。當下卯足了勁兒,劉衍每天對着她姐牌位彙報今天又幹了什麼的時間都縮短了,交割完書籍就開始默寫自己開蒙時怎麼受教的。

  匆匆半月過去,何月明等人早就離開了,三人也在幕府漸漸住得習慣了。

  劉遨跟在祝纓身邊的時間越來越長,身後又添了兩個尾巴——祝彤、林戈,兩人也住在府裡,更喜歡讀兵書,常纏着劉遨給她們講解。劉遨不懂用兵,讀起書來卻是頭頭是道,三人湊在一處,也是其樂融融。

  入冬後,府裡又發冬衣,三人也與府裡一樣,她們自己又與丫鬟動手,将樣式略修了一修,裁出腰身,更顯窈窕。做完之後,心底小有忐忑,恐人說她。哪知穿出去一回,也無人指責她們在孝期裡這般講究,不合禮數,江珍江寶還要拉着她們問怎麼改的。

  劉昆小心地說:“我比在家瘦了一點,冬衣太寬覺得冷,就貼體修了一下。”然後才是告知方法。

  當天晚上,廚房就給三人送了宵夜,讓她們多吃點,屯點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