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第4頁)

  “哦,姥從你那裡出來,又繞了個圈兒,現在正在普安州。你知道的,姥近來在幕府的時間少了一點,更喜歡在外面轉轉。”

  祝煉知道祝纓在普安州是幹嘛的,順勢說:“現在在哪兒?我先去見她。”

  “就在新屯那裡。”

  祝煉便讓趙霁、郎睿先在關上停駐兩天,自己隻帶兩個随從去見祝纓。

  ……———

  祝纓與祝彤、劉昆正蹲在地頭,她抓起一把土,撚了撚,說:“還行。”地肥不肥,就是看土。這一片從開荒到現在,已經有一點模樣了,比不得西州平原,卻也好過一些山地。

  祝彤、劉昆也有樣學樣,兩人對種地了解得也不多,她倆是想給祝青君多一點留在刺史府的時間。祝彤本是在營地,府裡人手緊的時候也被祝青君叫去幫忙,與劉昆更熟了。

  兩人看白翎總有點不太順眼,可婚都結了,倒也不必處心積慮非要把兩人拆開。新婚夫婦,也是該給人家一個比較安逸的環境獨處。

  祝纓一過來,兩人把州裡的其他事務推給祝青君,火速趕了過來,眼不見為幹淨。

  她倆也不擅長種田,祝彤好一點,也不多,劉昆更隻是看過而已。兩人倒是能分得清野草、麥苗,但觀察土地之類就挺陌生的了。仔細研究了一回,也隻記住了眼下這片田的形态。

  祝纓笑道:“還是見的少了,多看看各處的土地,看多了,不用教你自己就能品出來了。”

  劉昆道:“北方春耕沒這麼早,農具也比這大些……”

  正聊着呢,祝煉過來了。

  祝纓拍拍手,站起身來:“好啦,這裡就交給你們了,阿煉啊,二十五娘有家書不?”

  祝煉搖搖頭,劉昆臉上的失望之色一閃而過,又恢複了溫柔甜美的樣子。祝煉跳下馬來:“老師!我回來了!”

  劉昆與祝彤都拱一拱手向後退開,隻留下祝青雪侍立在側。

  祝纓道:“瘦了。”

  祝煉走了近了:“氣的。”

  祝纓聽了兩個字就笑了:“你以前脾氣可沒這麼大啊。”

  “以前得忍着,現在不用忍了,”祝煉嘀咕了一聲,“那個皇帝!您以前怎麼忍的他?虧得現在的相公們竟然還能恭敬。王相公他們着實不易。”

  祝纓問道:“王叔亮與施季行,變了嗎?”

  “變老了一點,看似初心不改。”祝煉邊說邊将他們的信交給了祝纓。

  祝纓将信拿在手裡,又問:“他們的身體還好嗎?”

  “看着硬朗,也已有些老态。幾位相公都見過了,冼相公也見了,他更老了,脾氣愈發執拗了,王相公資曆不如他,隻能勉強壓制一下。鄭家去過了,還算安靜。”

  祝纓與他慢慢地走在田埂上,聽他說着京城的點點滴滴,米價高了,人工反而沒漲太多,看着依舊繁華,比安南大得多,總讓人覺得有氣無力的。遇到了四夷使者,因為有他們,正旦場面看着挺能安慰皇帝的。

  金良夫婦過世了,金彪還好。鄭熹兩個女兒的家,也都去送了禮物,她們也都有回禮,還有些好奇祝纓在安南的情況。

  又有一點宮中的消息,中宮據說是有孕的,因為朝賀的時候許多人都看出她體态不對了。皇子們有些躁動,哪怕是祝煉這樣的蠻夷,也被與幾個皇子有關的人接觸過。祝煉都裝作不懂,言必稱蠻夷、離得遠。不去摻和進這件大事。

  皇帝想要扶植宗室勢力的想法,被政事堂與勳貴們聯手,無情地拒絕了。

  祝纓笑道:“封王就藩,必有許多僚屬,或有從龍之功,怎麼他們竟無動于衷嗎?”

  祝煉道:“姚相公說,沒錢。”複将幾個丞相的情況也轉述了,又有陳萌說的立儲的事。如今看來,反而不如讓個傻子占着那個位子太平呢。

  祝纓都聽了,慢慢地說:“你做得很好。這一趟辛苦啦,新修的這條路雖有用,離京城還是太遠了許多大事反應不及。京中沒有信得過的人安南也難以參與京中事,要時刻關注,消息不能斷,要會驗證、分辨。我的舊識逐漸凋零,以後就要看你們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