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道理都是祝纓之前說過的,衆人也多少接受了,他們中的許多人見識過山外、京城、朝廷,也承認祝纓說的是這個道理。
祝青君道:“可是,我們實在擔心。請多帶人馬,補給也要與朝廷講妥。再者,請與安南保持聯系。”
祝纓道:“我知道,走之前我會安排好的——與朝廷的條件還沒有講妥呢。”
她最後一句說得輕松,衆人短促一笑,心情卻一點兒也不輕松。
祝煉道:“我陪您去……”
“不用,”祝纓說,“你們幾個都要留在安南,把安南經營好。”
“可是。”
“我去,”林風站了出來,“既然是帶兵去,還是我更合适些。當年在京城,我與他們禁軍、京城子弟一處玩耍,雖不算知交好友,也是熟人。他們如今的歲數,有的能當家作主了,有的也成了家中長輩。”
祝纓道:“你算一個,祝彤也随我去,她之前熟悉了路徑,到了京城與宮裡打交道也需要女孩子。”
祝青君道:“北關……”
“讓金羽去吧,”祝纓說,然後看向劉遨與劉昆,“你倆,誰敢與我同去?”
兩人面色漸漸泛紅,都有點激動,又有一絲絲的緊張,對望一眼,是都有些想去,又有些“近鄉情怯”,再有一點舍不得安南手上的事。劉遨道:“聽憑大人安排。”
祝纓道:“你手上還有科考和铨選。”
劉昆道:“我!我去!”
祝纓又點點頭:“那就這樣,青君坐鎮幕府,普安州交給蔣婉、劉衍,祝彤、林風、劉昆、祝青葉随我北上,其餘人各司其職。一定要留意西番。”
“是!”
這隻是一個簡單的安排,更細緻的還在後面。除了會上點名的幾個人,她還打算帶走趙霁等年輕官員,抽調一部分在幕府及各官署打雜的學生——得有自己的人手。
祝纓打算帶三千兵馬北上,起初一段的補給要自己帶,還要與朝廷談妥接下來的補給情況,她帶的人的安排等等。
整個安南都動了起來!
……
給祝纓收拾行裝的是杜大姐,她一面收拾一面想:以前有太夫人,有大娘子,現在隻有我與蔣娘子兩個了。
越想越難過,也想跟着北上。
祝纓問道:“想家了?想回去?”
杜大姐道:“我是生在那兒罷了。有人才有家,我認得的人,現在隻有您了。我不是要回家,是我的家跑了。”
祝纓安慰道:“我會回來的。”
杜大姐突然不好意思了起來:“哎,上了年紀了,淨瞎說了起來。我收拾包袱去,京城的人,眼睛毒,不能叫人說您寒酸。可惜了,先前帶回來的那些個,你們都分了好些出去。”
祝纓抱着胳膊靠着門框說:“就算有,如今式樣也過時了。湊合着就行。京城的人,眼睛毒,知道誰不好惹、誰不能瞎說。”
杜大姐破涕為笑。
小江又帶着江珍江寶來,請祝纓帶她們倆在身邊。祝纓拒絕了:“她們留在安南吧,你們身邊也缺不了人。”
小江道:“我想讓她們代我再看一眼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