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辰英道:“我可帶了好些兵馬回來,禁軍本就駐紮在京師,欠他們的,不太好。”主要是不安全。
祝纓道:“知道。”
姚辰英因而又提了另一件事:“您把禁軍換防了,如今這批人回來了,您打算怎麼辦呢?是再換回來,還是将錯就錯了?”
第544章
舊例
“錯?”祝纓發出了疑問。
如果此時鄭熹還在,兩人轉寰的餘地還大些,如今鄭熹死了,兩人就必須說明白。什麼叫“錯”呢?
姚辰英道:“哦,是我說話欠妥,敢問您接下來要如何安排禁軍?我帶回來的這些人,有些可以發還,有些原就是禁軍出身。九死一生、袍澤死傷之後回來,犒賞也欠着,原本的官職也沒了,這不大好吧?
我在北地的時候接到邸報文書,可都扣下了沒對他們講。要是在前線的時候他們知道後面的職位沒了,仗都打不下去啦。”
祝纓這才對他說了幾句實話:“你帶走的人,也有回不來的吧?”
“是。”姚辰英的聲音低沉了下去。戰争是殘酷的,死亡是常有的。
“那不得了?二一添作五。”祝纓終于露出了直爽的本性。
姚辰英也隻能點頭,把祝纓給請回來收拾爛攤子,就得給她好處。王、施都付出了一定的代價,姚辰英自然也不便外。原本,禁軍是他們手裡的,王、施、冼等人都插不進手。如今隻好讓祝纓分一杯羹了。
祝纓調禁軍的時候,就已準備好了應對這種情況,禁軍的職位也一向不滿員,好歹将一部分人塞了進去,另一部分人又升職往他處去。
這一部分的内容隻要将結果知會一聲就行,王、施乃至皇帝都不熟悉。
祝纓道:“你回來了,戶部,你有什麼想法呢?”
姚辰英下意識地推脫:“您比我高明得多,能者多勞。”
把禁軍的事情談妥,姚辰英就放松了下來,戶部,是肥缺,但如果真想做些利國利民的事,此時的戶部就是個泥潭,一般人進去爬都爬不出來。抑兼并的事兒,是他不想幹麼?那不是幹不下去才收手的麼?
祝纓道:“那你做什麼?”
丞相也有分管的,原本姚辰英重點在戶部,現在也不能閑着。姚辰英道:“兵部吧。”
“太仆呢?還要不要?”
“兼也兼不了那麼多。”
“你薦人吧。”
“多謝您體諒。”
接下來,兩人三言兩語,就達成了共識。祝纓又告知了他近來朝中的事情,姚辰英的親友在京者衆多,消息還算靈通,但比起祝纓就在政事堂,可以提供的信息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祝纓提到了江政落馬受傷,上朝不得,日常的事務也受到了影響,會推薦一位少尹。這個少尹的來頭也不算小,是當年祝纓的上司魯刺史的孫子。
姚辰英也表示了理解。
兩人說話,都覺得比與王、施議事要輕松。王、施二人,尤其是王叔亮,總有一些放不開,端着點兒君子理想,甚至不如其父王雲鶴之變通機敏。姚辰英隻字不提什麼相府考試選取女官的事兒,祝纓愛幹就幹,幹得成、幹不成,都與他姚辰英沒有關系。
隻要兩人之間達成了默契,其他的人他是不愛管的。
除此之外,兩人比較關注的還有東宮。
姚辰英道:“東宮的師傅,就算咱們四個都上,也還差着吧?且國事繁忙,未必抽得開身。殿下日常還應該有侍講的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