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第8頁)

  雙方的觀點都有一定的依據。

  需要審判長進行判定,并且,怎麼說呢...

  楊耀東的傾向性本身就傾向于檢方,到了這一步的判定,肯定是判定具有因果關系。

  這是具有法律依據的。

  就算是蘇白提起監察審查,也沒有任何的問題。

  可是問題的難點在于。

  關于蘇白提起的問題,需要進行解答,要不然的話,那麼就會對法院判決的公信力産生巨大的影響。

  思考再三。

  楊耀東整理了一下手中的訴訟材料,開口:“被告方,你方表達的觀點是用戶是沖着你方的技術來的,關于這一點你能夠詳細的進行解釋嗎?”

  “或者說,針對用戶為什麼不去其他視頻進行播放,以及控告方認定用戶周知動播傳播污穢視頻,關于這一點,你方有沒有什麼需要解釋的?”

  “審判長,我不是太懂技術,這一點可以由我方當事人進行回答。”

  “那好,王博你談談。”

  王博對于動播的技術進行了簡單的描述。

  實際上。

  楊耀東不懂技術,面對王博的陳述,楊耀東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不過針對這一點,隻需要進行對比即可。

  這一點并不是論述的關鍵問題。

  咚咚。

  法槌敲響:“通過王博的陳述,法院已經大緻的進行了了解。”

  “那麼關于用戶周知動播傳播污穢視頻,你方有沒有什麼問題?”

  這個問題?

  雖然...這是大家心裡面都默認的問題。

  但庭審上...不承認也是一種策略。

  “審判長,我方沒有看到相關的證據,所以不進行承認。”

  楊耀東:.….

  嗯,在庭審上,被告方提出沒有證據來證實,這的确無法反駁。

  動播的用戶高達數億,想要進行調查是一件很不可能的事情。

  就算是通過網絡投票….這一點動播也可以完全進行否認,

  因為他們可以說那不是他們的用戶,或者說不能夠證實投票群體的主觀性。

  想要通過用戶在取證方面進行舉證是不太現實的。

  每每進行到這種舉證的環節。

  往往會陷入到一定的僵局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