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第7頁)

  這個案子說不定就成為了一個特大的冤案。

  審判台席位上,關東風作為審判長,面對蘇白更煩躁了。

  兇器和如何抵達案發現場,這兩件事情的确非常重要。

  被告人訴訟律師也的确抓住了這一個方面進行了陳述。

  可是.…

  這個案子的所有嫌疑都指向了孟子義。

  中級法院進行判定的時候,也判決了死刑。

  他和高院的相關人員商量過了,中院的這個判定沒有太大的問題。

  那麼….

  本案的判決應該怎麼做?

  思量了一會兒,關東風問出來了,一個很經典的問題。

  “在物證方面先不做讨論。”

  “本案的所有證據都指向了孟子義具有重大的嫌疑。”

  “根據聚餐人員的陳述,和孟子義自己的陳述,都指向了他,具有殺害兩名當事人的直接性。”

  “孟子義作為刑偵人員,很清楚顧喬和謝偉兩個人遇害死亡,他承認了這個罪行會是什麼結果?”

  “可是他為什麼不能夠堅持自己?”

  “人不是他殺的,他為什麼要承認?”

  “難道就因為以上的原因,孟子義就承認了自己殺害了顧喬和謝偉?”

  審判長的思路和詢問,怎麼有一點似曾相識的感覺?

  不是.…

  這問題怎麼那麼離譜?

  人不是他殺的,他為什麼承認?

  那是因為在看守所的時候,精神已經面臨了崩潰,可能在那個時候比死亡更遭受折磨。

  所以承認了。

  但是承認并不代表他真的殺人了。

  審判長的這番詢問太具有傾向性了吧?

  面對詢問,蘇白隻盯着審判台席位。

  開口:

  “審判長,基于以上原因,孟子義的确承認了他殺人的事實,但是他究竟有沒有殺人的事實是依照證據來進行判定的。”

  “我方認為,針對于我方當事人的判決,在證據上并不完整。”

  “基于這一點,我方再次申請,駁回對于我方的控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