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後一個法律陳述環節。
判定死刑或者死緩,都需要來依照審判長的主觀。
這個案子既可以判決死刑,也可以判決死緩。
說到底還是要看審判長的想法,認為這種立功表現是否能夠減輕刑罰。
在聽到徐如風讓受害人委托律師進行陳述的時候,蘇白深吸一口氣,緩緩陳述:
“審判長,我方陳述如下:”
“首先,我方并不否認被告人董白浩在這案件中自首環節的立功表現。”
“但是我并不贊同被告人委托律師的說法。”
“被告方委托律師剛才的陳述,主要是從如果董白浩不進行自首,那麼這個案件可能會永遠的成為了一個懸案。”
“可是實際上一名十周歲的幼兒失蹤,如果長達一定的時間的話,那麼肯定是要進行排查摸除的。”
“就算是沒有其他方式,就算是馮雲霞逐個逐個的去問問,當天在街上發生了什麼,有沒有人見過董果果。”
“也能推算的出來董果果在哪裡出的事。”
“依照現在的刑偵手段,基本上可以判定出董果果發生了什麼,是失蹤還是被他人殺害,亦或者是被拐賣。”
“要知道,在這個過程當中,董白浩是有了一定的誤導作用。”
“如果沒有他的誤導,那麼案件的推進會不會更快一些?肯定會!”
“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這個案件被破案的可能性都極大。”
“不存在被告人委托律師所陳述的成為一個懸案的可能性。”
“隻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而且這個案件,董果果的失蹤在當時村裡面的影響力也非常的大。”
“全村的人都幫忙尋找董果果的去向。”
“董白浩也是在這個時候很慌張,害怕被發現。”
“所以才進行的自首,而不是被告人委托律師所陳述的,董白浩是因為心裡面的自責,想要承擔刑事責任而去自首。”
“他難道想坐牢嗎?他難道不知道可能會被判死刑嗎?”
“他知道!”
“并且他心裡也非常的清楚這個案子,到最後肯定可能會調查到他身上。”
“剛才被告人委托律師詢問公訴人,這個案子會不會成為懸案,或者說會不會抓到犯罪兇手董白浩。”
“公訴人回答了不會成為懸案。”
“為什麼公訴人能這麼回答?”
“因為現在的刑偵手段已經能夠解決掉大部分案件了。”
“這個案件如果受到重視,那麼被調查出來也隻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而不是被告人委托律師所陳述的董白浩可以逍遙法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