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第10頁)

  “這一點是值得深思的!”

  “更重要的一點,剛才我方并沒有陳述出來。”

  “那就是我方當事人購買藥品的金額。”

  “我方當時前往陽城第二醫院,沒有在林文傑負責治療下的時候,每個月負擔的醫藥成本僅為1000元不到。”

  “可是在林文傑負責,肖春梅的治療後,每個月的用藥成本從1000元不到,逐漸上升到了5000元左右。”

  “甚至在後面的一些推薦當中,推薦進口藥品,一個月的用藥消費就能夠達到9000元!”

  “更重要的一點是——林文傑在李棟是假的印章來繳納醫藥費用的時候,大幅度的提升了藥物費用。”

  “甚至開出了3萬一個月的醫藥費用。”

  “林文傑不知道李棟的家庭條件情況嗎?”

  “在李棟的陳述中,他曾經多次和林文傑提起過,自己家庭條件拮據,希望能夠開一些便宜的藥。”

  “所以通過這一點來看,林文傑是知道李棟的家庭條件的,是知道他吃不起三萬塊錢一個月的醫藥費的。”

  “那林文傑為什麼這麼做?”

  “他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目的清楚明了,他可以從開的藥當中拿到一定比例的分成。”

  “再回到那個話題,林文傑知不知道李棟用的是假章,有沒有過暗示行為?”

  “通過以上的法定情景和法律邏輯,能夠看的出來,林文傑的做法非常的不對。”

  “并且有異常行為。”

  “從動機上來看,林文傑故意開高昂的藥費,是符合法定情景的。”

  “并且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陽城第二醫院,每當在使用繳費單的時候,都會先讓主治醫生來看一眼。”

  “進行相關的确認。”

  “為什麼那麼久的時間林文傑都對李棟的繳費單沒有察覺?”

  “卻在李棟鬧到醫院的時候,醫院對李棟進行了這方面的調查?”

  “這些情況和事實都是我方想要表述的,這些并不是說林文傑有罪。”

  “因為這場庭審,隻與李棟有關,我方隻是針對林文傑詢問和确認一些事實,并且做出一定的陳述。”

  “即使我方暫時沒有林文傑故意暗示李棟,刻假公章的證據。”

  “可是從事實和從法定情節上來看,林文傑有故意亂開藥來獲取高額分成的情況。”

  “有一定的情景導緻了李棟故意犯罪,所以從主觀上來講,李棟并不是刻意的去行使犯罪行為,而是一種被迫的情況。”

  “這種被迫的情況是迫不得已。”

  “我方剛才陳述的也非常的清楚,本案當中,李棟并不是每次都使用假公章來進行繳費。”

  “而是在一種被逼無奈的情況下進行的詐騙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