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6頁)

  毫無疑問,這是一介白身且不能得到家族餘蔭的人最好的進階之路。

  大燕開國已近百年,朝廷距離最近的一次大戰,也已超過三十年。

  所以,想靠搏命謀取富貴,幾無可能。

  經商自然可富,但富而不貴,隻能是權貴嘴邊的一盤肥肉,别人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

  唯有讀書進學,才是改變身份的最佳途徑。

  若是能憑借同年、座師等關系結成一張人脈大網,一個即将落敗的甯國府又何懼之有?

  當然,賈薔也知道進學之難。

  尤其是在這皇城順天府,競争之激烈更勝他處。

  但他所求者又非是狀元,更不是什麼三元六首,甚至不是進士。

  隻要一個舉人的身份,讓他等閑不會被官府所難,讓他有一個至少可以同縣太爺平起平坐兄弟相稱的身份起點,就足夠了。

  有此身份,許多事做起來,也就方便的多。

  不過讓他一個工科生去學四書五經,去做八股文章,又着實讓他有些撓頭。

  幸好他有前身的記憶,雖然前身本身未必背得下《四書》,但如今他以浏覽的方式觀看過前身的記憶後,卻基本上能倒背如流,也不知這算不算是金手指……

  畢竟,四書加起來也不過五萬多字。

  而讀透四書讀的卻不是四書本身,是朱子所注的《四書章句集注》,這才是千百年來的經學巨著。

  再加上曆代大儒之注解,多少老童生皓首窮經,讀一世百年也不曾讀透。

  不過賈薔看着腦海中原身留下的清晰記憶,他覺得,隻要他不去追求三鼎甲,單求一個生員和舉子的身份,應該不算太難。

  狀元聽起來風光無限,可賈薔記得,自隋唐設立科舉制度以來,至今誕生的近六百名狀元中,能位列宰輔者,不過區區四十多人,連一成都不到。

  讓賈薔埋首十年二十載,去博一個狀元的名頭,且先不說能不能博得到,就算到手,了不起也隻是一個六品官員,入翰林院觀政養望,卻不知還要多少年才能出人頭地,那時他已過知天命之年了。

  性價比太低。

  穿越一場,卻讀一世八股,何苦來哉……

  所以,進學的壓力不必太大,先取個秀才功名,再設法取個舉人的名頭,夠用就好。

  不過這些都是幾年内的事,計劃是如此計劃,能否如願且先努力。

  成固然好,實在不成再尋他途,隻是會艱難許多罷。

  但他能重活二世,還有什麼會更艱難?

  眼下最重要的,首先是要清清白白的活下去。

  還有,自甯府逃出來,他身上帶的銀子已經不多了……

  ……

  翌日清晨。

  即使這已經是來到這個世上的第四天,賈薔仍舊津津有味的細細品鑒着路上的每一處景和人。

  前世在影視中看到的古代風華,在此刻都顯得那樣的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