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第1頁)

  他們所謂的仁孝,不過是拼命強調這一規則,而後倚之作威作福罷。

  能像林如海這樣對晚輩的,真真是鳳毛麟角!

  他是不将禮孝綱常當一回事嗎?

  不,顯然不是!

  隻想想當初他為何将孤女送去京城的,就知道在他心裡,綱常之重,是大于父女親情的。

  或許,他曾經也是賈政一流的人物。

  但到了今日,林如海顯然已不為禮法所困,不再僵硬刻闆,活的通透了起來。

  這種境界,賈薔深敬佩之。

  賈政若能做到這一點,賈家也不至于落到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幹淨的結局。

  不過黛玉雖聰穎靈秀,但一時還想不到這些,隻覺得賈薔簡直沒有了底線……

  她取笑問道:“我倒想聽聽,讀書有哪三重境界,做人又有哪三重境界。聽完了好給我爹爹說,他聽了高興,說不定就會好好教你。”

  這小娘皮,小嘴果然如同刀子一般。

  賈薔沒看她,而是輕聲道:“所謂讀書的境界,分三重:第一重,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一境界,初能望文生義,死記硬背,便可小成。我如今,大概剛剛邁進這一境界的門檻,初識學海之浩瀚,卻又有些無所适從。”

  聽他說的正經,黛玉也“冷靜”了下來,正起臉色繼續聽他說第二重……

  “第二重,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一境界中,因讀書破萬卷,心裡開始去思考,去揣摩其中的至理,這一點至關重要。”

  黛玉認可的點點頭,道:“便是《論語》中所言:學而不思則罔?”

  賈薔颔首,道:“正是如此。我聽人說,天下大半皓首窮經苦讀一生也難得一生員功名者,便是做不到這一境界。不過,天下大多數讀書人又都能讀到這一境界,但也大都止步于這一境界。這一境界幅度很廣,思考的越深,境界就越深。雖同一境界,但實則也分無數小境界。但讀的再深,若不到第三重境界,也隻能為聖賢之言所困,依教條行事,刻闆無情。”

  黛玉頓住了秀足,清明的星眸看向賈薔,輕聲問道:“那,第三重境界又是什麼?”

  賈薔笑道:“第三重境界,是‘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到了這一境界,已是返璞歸真。是《大學》中所說的‘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也是老子所言之‘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到了這一境界,終能知行合一,深入淺出……”

  “就是孔聖所言:‘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黛玉星眸明亮,看着賈薔,接口道。

  賈薔聽她說的每每直中靶心,頗有默契,心裡舒适的點頭道:“正是如此,到了這一境界,天下禮法規矩竟在胸中,是真正悟透了,而不是隻表面人雲亦雲的遵從,可變聖人之言為己言。我觀姑祖丈,似已經很有幾分這樣的境界了。”

  黛玉看了他半晌後,面色古怪道:“就因為爹爹對你和顔悅色,願意教誨你?”

  雖然她心裡也漸漸反應過來,林如海與當年不同了,但在“晚輩”面前,她終不能承認受了指點。

  賈薔不理,他算看出來了,這位雖芙蓉未綻,已有百媚仙姿的林姑姑,其實本性并非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性子,而是生了一顆促狹淘氣塵世之心的有趣姑娘,說不準,在背後已經給他起了外号……

  黛玉見他不理,皺了皺小鼻子無趣的哼了聲,又問道:“那做人的三重境界呢?”

  賈薔負手而立,看着遊廊下的幾株翠竹,輕聲道:“做人的境界,與讀書相似,卻又比做學問更難許多……”

  ……

  忠林堂,耳房内。

  賈薔、黛玉離去後,一白衣白裙的年輕美婦從後門而入。

  眉眼如畫,滿是江南水鄉之柔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