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第2頁)

  此言一出,場面卻有些微妙起來。

  都是天下最頂尖的人傑,又豈能參不透尹皇後此舉背後的深意?

  再者,其他三人也沒想到,林如海與天家,居然已經如此親近了……

  韓彬卻好似不知這些,他握住林如海的手,沉聲道:“如海,你早一年回京,先入軍機,許多大政艱難,你務必要先挑起擔子來!”

  見林如海微微颔首,又與諸人道:“此番,天時地利人和皆在,更有聖明賢君在上!

  吾等若不做出一番事業來,又有何面目立于天地間?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

  吾等讀聖賢書,所學何事?

  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

  諸君,努力!”

第0653章

賈薔和三皇子同歸于盡?

  神京城,朝陽門外。

  青石碼頭。

  王旗林立,禁軍遍布。

  為首站着四位穿着杏黃蟒龍袍的年輕人,其中一位正小意的同正中間一位賠笑說着甚麼……

  “大哥,賈薔正經的昨兒有事,他爹娘死的早,這小子也沒盡過甚麼孝心。不過跟着我頑了這麼久,近朱者赤,如今倒也生出了幾分孝心,還想起給他老子娘上上墳燒燒紙了。這是一早就說好的事,昨兒便去了。大哥,你還别不信。今兒這日子,弟弟我一早就打發人去找他,一起來接他先生。嘿,你猜怎麼着,人不在!多半是昨兒哭狠了,這會兒眼睛腫的甚麼似得,沒臉出來見人!哎呀,大哥你大人大量,就别和他一般計較了。晚上,晚上弟弟做東,賈薔出東道,請你一遭,你看行不行?”

  李暄眉飛色舞地說道。

  寶郡王李景面色淡淡,瞥了這二百五胞弟一眼,想訓斥一番,隻是這場合着實不對。

  另一側的恪懷郡王李曉,聽聞賈薔二字,眼中便閃過一抹厭惡之色。

  倒是一旁恪榮郡王李時呵呵笑道:“小五忒小氣,你和賈薔、尹浩一起開的那馬車行,說是日進鬥金都不為過。怎連請大哥一道東道還要賈薔會賬?”

  李暄很有自己的道理:“這是賈薔那小子不識擡舉,惹得大哥生氣了不是?再說,弟弟的銀子還有用呢!”

  李時笑道:“哦?都說小五你數貔貅的,隻進不出,你攢那麼些銀子有甚麼用?”

  李暄無奈道:“父皇母後打進宮後,就沒再添一座新宮。原本這是内務府的差事,可内務府裡祖宗太多,弟弟也惹不起。沒法子,隻能另尋門道。就這,也差的太遠。想在皇城内起新宮想都不用想,所以我打算在小湯山那邊修一座行宮,那裡有溫湯,冬日裡父皇母後和幾位哥哥也可以去住住。再說,幾個哥哥都是忙正經大事的,弟弟也幫不到甚麼忙。可是給幾個嫂子添份頭面,送些新綢緞,再給幾個小侄子置幾匹小馬駒兒,尋些小玩意兒,我這當叔叔的還是能辦到的。”

  此言一出,連李曉都看了過來,贊了句:“小五有心了,不止我們府,連二哥府上的小侄子,都添了份。”

  李暄樂呵呵道:“這值當甚麼,李朔、李服他們都是我的親侄兒,和我兒子也沒甚分别,我還疼不得了?”

  李曉笑了笑後,卻又道:“小五,你莫忘了二哥是怎麼落到今天這個地步的。”

  提起二皇子李曜之事,李景、李時都微微皺了皺眉頭。

  李暄惱恨道:“三哥,那事是有黑了心的在背後栽贓給二哥的!不過二哥也是,為了一個娘們兒,非要對付賈薔。賈薔在揚州拾掇了白家,那原也是受了父皇的旨意,是半山公和林相指使他做的,太上皇良臣嘛,難道賈薔還敢不做?到頭來卻頂了個黑鍋,處處挨欺負……唉,算了算了,二哥糊塗,不說他了。隻可憐兩個小侄子,将來也不知道能不能進尚書房讀書。三哥,得機會你也和父皇說說,求求情。”

  李曉面色淡淡的轉過頭去……

  李暄也不在意,一旁李時嘴角彎了彎,忽道:“小五,剛下面人說,在外面官道不遠處,看到賈薔的手下護着一架馬車在那,莫非他躲在那不敢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