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姜铎的斷尾逃生之計,隆安帝都佩服的五體投地。
姜家一定會衰敗,這是必然的。
可由天家、朝廷出手,将姜家弄的敗落,和姜家識大體,自廢武功,以表忠誠,同樣的結果,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下場和處境。
人能活到姜铎老狐狸的份上,真是将臣子保全之道,悟透到了極緻。
眼下姜铎還活着,軍中自然仍以姜家為首,元平功臣中縱然怨聲載道,也無人敢去動搖姜家地位。
但姜铎一旦死了,姜家便會一夜間從最頂級權貴豪門,降格成一流豪門。
雖然仍然尊貴,但真正的實力,完全是一個在天,一個在地。
元平功臣中不賣姜家面子的人家,一夜間到處都是。
到那時,絕少不了想要清算姜家的人。
姜铎先于天家處求得一份自保,如今又準備在功臣中尋得一份自保。
但這份自保絕不會隻是一份聯姻,必有後手。
且等姜铎死後,賈家、姜家果真化敵為友,倒也不是一件壞事。
軍中再不可出現如趙國公府這樣一家獨大的局面,宣德侯府董家那邊,穩紮穩打了幾十年,眼下卻有一飛沖天之勢。
雖可倚重,但不可造就出第二個趙國公府。
盤算稍許後,隆安帝對尹後道:“去與太夫人說,朕準了。隻要他們兩家自己願意,朕自無不可”
尹後笑道:“皇上準了,賈薔回來卻未必答應。他素來不喜姜家人,嫌他家人臉長生的醜。”
隆安帝冷笑一聲,道:“就他生的好,德性!也不看看他那臭名聲,還有臉說旁個!”
說話,隆安帝又狀似無意道:“老太太今兒怎想着進宮了?”
尹後鳳眸微微一眯,歎息一聲道:“臣妾都沒臉說,老太太也是進宮來寬慰臣妾的。”
隆安帝嘴角浮過一抹笑意,道:“可是為了李曉之事,怕你擔憂?這有何不好說的?”
尹後搖頭道:“不隻是如此……罷,此事原不該瞞着皇上。皇上,臣妾長兄尹褚……唉……”
又歎息一聲後,尹後将尹褚怎樣看好李曉,并将這些年攏在手裡的一些人都給李曉去用。
尹褚還一直堅持将尹子瑜嫁給李曉為側妃……
這次李曉被降爵,遭勒令閉門讀書,最心痛的除了李曉,大概就是尹褚了。
尹後将此事說的明明白白,都出乎了隆安帝的預料。
他看着尹後笑道:“梓童,人非聖賢,豈能沒有私心?尹褚此人,單論才幹,是有一部尚書之能的。這些年來,不貪不懶,用心當差,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就算按部就班的升遷,也早不該隻是個五品官了。你始終勸朕不升他的官,他心裡有些念頭,也是尋常事。”
尹後的不同作為,讓尹褚得到的結論顯然是不同。
不過,尹後仍搖頭道:“吏部四司位雖不高,權難道不重?若果真想好好做一番事業出來,這個位置最合适不過。臣妾和太夫人幾番告誡他,不要執迷于官職品級。既然受用了後族的榮耀,得了便利,就不要再癡心妄想。他雖隻是一個五品官,可因為是臣妾的哥哥,吏部哪個還敢給他臉色看?如此還不夠?今日母親進宮來,除了替趙國公府傳話外,還有一事,就是想請皇上罷免了尹褚官位。母親說,尹褚一心想做官,不是想做事,已經不是好官了。指望說服他已不能夠,就得讓他明白過來,有些事他萬萬摻和不得!”
隆安帝聞言連連擺手道:“不可不可,這裡面有後族體面在。想想看田家,得了高官想要發财,得了百萬銀子又想着世爵……朕都不得不咬着牙答應。同樣是後族,尹家已經足夠賢德了。果真連最後的體面也去了,朕又成甚麼了?再說,尹褚沒有一心給李景出力,強推他上位,已經可見有公心了。尹褚仕宦二十載,從無過錯。這個議題,莫說朕這邊,軍機處都通不過。”
“皇上……”
尹後還待再勸,隆安帝卻搖頭道:“皇後不必多說,尹家為後族典範,且在朕潛邸和繼位之初,極艱難時,尹家曾傾盡家财相助,這些朕都記得。雖然皇後每每拒絕朕的賞賜,但尹家的體面,朕不能不維護。尹褚就當将功折罪,維持原職罷。皇後也去告訴太夫人一聲,讓她寬心就是。朕公事繁忙,今兒就不去見她了。下回設宮宴,請她進宮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