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
随着一殿内禦史率先發難,天上順勢起道驚雷,随即大雨聲傳入殿内。
有了這場春雨,京畿之地的旱情,将明顯減緩。
好兆頭!
隻是此刻,已無人關注殿外春雨。
随着一位禦史打頭,接下來,文官之屬陸續站出數十位大臣,官位逐漸增高,言辭也愈發激烈,紛紛彈劾賈薔,喊打喊殺!
“行事貪鄙酷烈,借抄家中飽私囊!”
“好色如魔,亂惑倫常,平康坊、秦淮河、瘦西湖何其無辜!”
“手段殘忍,殺害忠良!”
“名為赈濟,實為搜刮!”
“養私兵破萬,入京城如入無人之境!”
“行割據之實,為大燕之禍根!”
“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不殺,不足以安社稷!”
“當殺!”
“當殺!!”
“當殺!!!”
千言萬語,最終彙聚成一言:
誅國賊!
“轟隆!”
又一道驚雷炸響,聲音之巨,仿佛就在皇庭。
凄風厲雨,平地起。
然而賈薔依舊面色淡淡,嘴角甚至還噙着微笑,無動于衷。
龍椅上,李暄看到這一幕眨了眨眼,沒有開口,目光落在二韓身上。
執掌蘭台的大學士韓琮緩緩出列,看向賈薔,一字一句問道:“平海王,你還有何話可說?”
賈薔想了想,道:“其實沒甚麼好說的,不過你韓邃庵問我,那我就說兩句。我自隆安六年出山,至今也不過三年。這三年内,平叛何止三回?宣鎮蒙古叩關,博彥汗為我親手斃殺。這一次西北兵戈戰事,我雖未親至,但說一句為我所平,不為過罷?至于赈濟災民一事……但凡長了眼,但凡有丁點良心者,都不會視而不見。
好,功高難賞,是人臣大忌,我認了。我雖可以生内亂,可以舉兵造反,但我不忍,也不願,我走,還不行麼?
身為世受皇恩的大燕勳臣,身為華夏之民炎黃子孫,對大燕,我自認為,俯仰之間,皆無愧天地。
如今你韓邃庵問我有何話可說,隻一句:就憑一句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便誅國之功臣,爾等與秦桧何異?”
這番話,非但沒有激起文臣百官的良知,反而愈發激怒了他們,一個個似是不共戴天的仇人,愈發跳出來指責斥罵賈薔。
“世受皇恩,而存不忍言之志,還敢狡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