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第7頁)

  維持朝廷法度的尊嚴,居然鬧到讓我來拍闆開口的地步,着實荒唐!

  我看先生也别急着交權培養後繼年輕臣子了,一個個都是扶不起來的,沒一點殺伐果斷和勇力魄力!”

  當着李肅、劉潮的面,賈薔就開始抱怨起來。

  林如海依舊氣度溫和,波瀾不驚,輕聲笑道:“你也要體諒,儒臣們對于商賈事,又能有多少了解?不過是商賈賤業,不事生産,不可信賴之言罷。再加上有外省督撫上折子談論此事,封疆大吏的意見,已經容不得他們專斷了,必是要請示你的。不奏告,那才是問題。”

  李肅亦沉聲道:“皇爺,曆朝曆代,看政治是否清明,常以治政之寬松與否相幹。朝廷要廣開言路,外省封疆亦要聆聽民聲。羁縻太甚,難免使得治政刻闆森嚴。”

  賈薔聞言笑了笑,眼中卻沒有絲毫笑意,看着李肅道:“我不是要當暴君,更未想過要搞一言堂。但還是那句話,說一千道一萬,朝廷法度不容置疑!尤其是經軍機議定,是善法的法度!

  另外,治政清明,與治政嚴格嚴謹,并不沖突矛盾。

  但朝廷制度的嚴肅性,任何時候都不能退縮。

  否則,就一定會形成中樞政令出了神京就成廢紙,聽調不聽宣的混賬事。”

  李肅聞言面色驟變,還想說甚麼,賈薔卻已經轉頭看向劉潮,問道:“劉尚書,你又如何看此事?”

  劉潮毫不猶豫的點頭道:“皇爺所言甚是,吏治清明與否,言路是否通暢,都與底線無關。言路通暢,是皇爺和朝廷是否能聽得見民聲。但聽見了一些民聲,未必就要依照他們的心意行事。更何況,他們也代表不了民聲民心!

  那些人喊的聲音再大再多,難道還能多過因商稅而受益的百姓?

  對于商稅的征收,戶部是極力贊成的!”

  ……

  “李肅怕是不那麼可靠,這股風浪能起來,多半是此人站在背後。或許沒存甚麼壞心,可骨子裡仍是過去的那一套,重農抑商。”

  等李肅、劉潮也去了後,賈薔開門見山的同林如海說道:“且此人太在意官聲了,沒有敢為天下先的氣魄。這樣的人能做一個好官,能做一個清官,但做不得禮絕百僚的宰執元輔。”

  林如海微笑道:“李伯遜說的話,不無道理。隻是未看清大勢……”

  賈薔道:“看不清大勢的人,本就不該坐在這個位置。”

  林如海聞言緩緩颔首,道:“那就再看看罷。”

  賈薔道:“實在不行,就以劉潮取代罷。左右還有三五年光景,之後先生也會在京多留幾年,足夠了。”

  林如海聞言啞然失笑道:“我看你就是見不得為師清閑,想多留我幾年。”

  賈薔笑道:“有先生在,我一天都要看百餘份折子。若無先生,怕每天都要被折子給淹沒了。所以挑選一個信得過的元輔,太過重要!”

  林如海溫言道:“即便再怎麼偷懶,一天百餘份折子也是少不了的。勤勉一些,總是好事。”

  賈薔笑着應下後,道:“先生,今兒師妹請東道,連宮裡皇太妃都請了來,寶玉也被喚進宮來,先生要不要去坐坐?”

  林如海微笑道:“我去不合适,憑白掃了人家的興緻。”

  賈薔笑道:“那弟子去愈發不合适了,寶玉瞧見我,估計也熱鬧不開。罷了,我也不去了,成全了師妹這個東道。”

  林如海笑道:“到了這個位份,憑你怎麼平易近人,可皇威浩蕩,又有幾個人真的經得起?”

  師徒二人沿着北海子的堤岸散步,看着浩瀚波瀾的湖面,行至一亭軒處,賈薔攙扶着林如海坐下後,林如海笑道:“邀請西夷諸國酋首見面的信兒已經傳出去了?”

  賈薔為“酋首”二字逗的哈哈大笑,答道:“送出去了。”

  林如海道:“西夷諸國遠隔萬裡,西夷酋首果真會來?”

  賈薔笑道:“自然不會,但應該會派王儲之流的人物前來。不過也沒所謂,本不過是一招障眼法,示敵以弱,拖延時間罷。大旱數年,國力衰弱。給我留下的時間太少了,也是沒法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