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此案,務必要一查到底,徹底改變彼輩文賊,以功名身相聚,插手訴訟擾亂官府行政,督撫亦為之所忌恨的局面。”
李肅聞言,緩緩點頭道:“皇上之意,臣明白了,必會親自督促嚴查此案,務使士林中不再以學社為由頭,行結黨營私之禍患。”
賈薔面色好看了些,道:“還行,知道彼輩所行為禍患之行,可見并不迷糊……”
眼見李肅面色一白,林如海出列道:“皇上,李大人所憂者,也不無道理。此案過後,好處自然是整肅風氣,維持各地安定,但對于想真正谏言地方施政,想告知朝廷當地民風者,會造成阻礙,引發他們的擔憂。時日一場,便容易形成言路阻塞。”
賈薔道:“那就專門設一渠道來解決此事……在私下裡結社妄言,擾亂世道者治罪。禦史台聯合繡衣衛并設一司衙,每年進行采風天下,公開接受百姓投書監察官府施政。任何事,任何言論,隻要有證據,都将徹查。譬如揚州府的百姓,認為他們的父母官搜刮酷烈,交稅繁多,巡案禦史可立刻要求繡衣衛查證,查證屬實,立刻将證據上交,從嚴查辦。
當然,具體還有很多分類,這些要朝廷多考慮論證一番,再推行天下。”
林如海等應下并頌聖一番,繡衣衛代表皇權,與禦史台一同巡查天下,也能加強中樞權威。
此番論罷,林如海又提一事:“皇上,韓琮自小琉球上書朝廷,言其自小琉球觀此二三年朝廷和世道的變化,覺過往之迷途而知返,想趁着身子骨還硬朗些,重回朝廷,為社稷,為皇上再做些事。”
賈薔聞言皺起眉頭來,目光觸及下方,見諸臣面色多有微妙,他沉吟稍許,問林如海道:“先生以為如何?”
林如海緩緩道:“韓邃庵之才,在臣之上,臣以為,他若果真認可當下大政,願意重回朝廷,于社稷而言,是件好事。”
……
第0030章
信個屁!
“韓琮想回來,可以。但要先去秦藩待三年,之後再往漢藩待兩年。讓他看看朕開辟出的疆土,到底有益于大燕億萬黎庶否!”
賈薔說出這番話後,明顯能看到除林如海外諸軍機并六部尚書松了口氣。
韓琮的資曆太深,在士林中的名望太著,尤其是有呂嘉“珠玉在前”,愈發顯得二韓在品格上的可貴。
一旦韓琮回朝站穩了腳跟,除了林如海外,誰能壓制得住?
林如海是打定主意三年後要走人的,他走之後,無論李肅還是曹叡等,都無法與韓琮抗衡。
且韓琮一旦回來,朝局勢必激化。
首先,他就不可能和呂嘉尿到一個壺裡去……
其次,曹叡、李肅、劉潮、周正等,怕也難入韓琮之眼……
林如海自然也明白這些,雖還有些話想說,卻也不好當着李肅、呂嘉等人的面說,不然當真要起風波了。
賈薔折回上個議題,道:“要讓百姓說話,為的是讓百姓受了委屈冤屈,有個能做主的地方。譬如朝廷推行新法各省打黑除惡,以保證老百姓生活安甯不受欺負,此政已經進行三年有餘,成效還是有的。但朝局幾經變化,難免許多地方又松懈下來,陽奉陰違,或者幹脆就是黑白勾結,捕良善而隐黑惡。
這種事有沒有?一定有!
所以朝廷言官禦史們不能總是風聞言事,要不怕苦累,要放下身段去各處暗查,聽聽百姓訴苦的聲音。
大燕如今共有一千五百餘縣,要盡快組成巡查組,輪番暗查,每年不定時去查!
繡衣衛會負責他們的安危周全,一路上的衣食住行,皆由朝廷撥付。
總之,要深入民間,切實的聽聞民聲,解民之難,救民之苦,除民之害!
這是極重要的事,也要當成朝廷當務之急的大事來辦。
朕當然知道很難,若不難,哪一朝不想這樣辦?
便是昏君暴君桀纣之君,也想要江山社稷強盛繁榮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