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第3頁)

  随後,寶钗、闫三娘亦是出來,福禮道:“還請皇上三思!”

  平兒面色雪白,也跟着出來,不過沒等她們再有動靜,賈薔擺手笑道:“快快起身,朕又沒老糊塗,怎會輕易國策?朕是想說,因天家和睦之故,皇兒們難久留京中,可咱們卻可常出去嘛。你們且回身……”

  勸罷諸後妃,待黛玉、子瑜攜手回身後,賈薔又讓牧笛、李春雨取來巨制的大燕輿圖。

  于空地上擺平後,百餘盞玻璃宮燈照的通明。

  賈薔持一梢棒,站在巨幅輿圖一角,指着圖中一點道:“此刻,咱們一大家子站在這裡,京城。而如今大燕的疆土,是這些……”

  他用梢棒,劃了好大一個半圓。

  “再以此一點,而官天下,朕在時尚可,待朕百年龍禦歸天後,三代之内必出大亂。”

  賈薔很是冷靜地說道。

  這話卻讓後妃們并諸皇子大感不安,賈薔笑道:“說正事,不必忌諱這些。朕之意,待朕傳位太子後,将轉移至此處,以督四藩國并諸外省之土!”

  賈薔手中的梢棒劃至輿圖西南一角,一處小小的原點上。

  此處,正是航海要道,馬六甲。

  而在輿圖上的此處,竟還書着兩個字:新城!

  在一片震驚中,賈薔呵呵笑道:“朕将築新城于此,立新宮。這是好地方啊,以一支強大的海師,緊鎖海路,可确保東土無憂,又緊鄰秦藩,南望漢藩、北上唐藩、西出宋藩!朕今年三十餘歲,待不惑之年鎮于此,少說能再鎮三十年,運氣好些,再鎮五十年就未可知。若能保證這些藩土、外省安穩的移民、繁衍五十年,各地漢家百姓必破千萬數,乃至更多!若如此,則江山穩矣,朕此生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而朕和諸後妃們移至此,未成年的皇子們也将移至此,老七,還有一些不好征戰沙場的皇子們,你們先随你們兄長一道吃些苦,将封國打下來。總不好他們在前面拼死拼活的征伐,你們在後面坐享其成。這不是喜好不喜好的事,事關品性,朕也不會縱容。

  不過,待打下封國後,可交付臣子們治理,你們可移至新城,與朕同享天倫罷。不過将來你們兄弟們一路攻伐天下,打下不亞于大燕的江山,你們莫要自怨自艾。

  更不要說,朕厚此薄彼。

  當然了,小十六肯定是占了大便宜。

  但這沒法子,總要立一個不可動搖的,否則咱們家這麼些人,奪嫡起來将會何等慘烈?再牽扯到外家妻族,整個大燕都會因此分崩離析。

  所以小十六不在讨論範圍内,他命格貴重,會投胎,朕都嫉妒,又能怎麼辦?

  且莫說你們,想想小四十九,還是同一個娘所出,結果等他長大後,所得封國選擇的餘地都不會太多了。

  再往後幾代,能得一城之封國都算不錯了。

  且不想那麼遠……對朕而言,能照顧好朕的妻兒子女一世無憂,就足夠了!

  再往後的煩心事,就靠你們自己來面對了。

  如何,可有甚麼想法沒有?老七?”

  李銘忙道:“父皇慈恩如海,兒臣隻願生生世世都有福氣,托生為父皇之子!”

  賈薔笑罵一聲道:“想的美!朕就不能歇上一二世?”

  李銘聞言,有些慚愧的笑了起來。

  大皇子李铮則神情微微肅穆些,他已蹙眉思量了好一陣,待李銘退下後,他上前道:“父皇方才所言着實振聾發聩,目光之長遠,兒臣等遠不可及。就目前來看,若秦、漢、唐、宋四藩平穩發展五十年,其富強繁榮之盛,未必輸于本土。尤其是唐藩,耕田之廣,尤在本土之上。秦藩、漢藩之地,也同樣肥沃廣闊。

  這些地,若皆以漢家子弟來耕耘,大燕丁口再翻幾番,糧食都吃不完!強大是明眼可預料到的,但如此廣闊之疆土,如此繁盛之丁口,再以大都為京,還真未必合适。

  疆域太廣,一旦有事,鞭長莫及……父皇能鎮新城,自可使江山無憂。

  但能否形成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