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2頁)

  易書元看了看斜對面酒樓的招牌,易勇安趕忙湊近說着。

  “咱買幾個同心樓的包子,保證滋味鮮美!”

  同心樓和大地方的奢華之所自然沒法比,但在元江縣也是百年老字号了,其中菜品價格合适口味尚佳,在元江縣極有名望,樓中的包子糕點等吃食尤受百姓喜愛。

  縣中如有嫁娶大事,不少人會到同心樓定制包子糕點等物,既是沖着口味也是讨個彩頭。

  易書元正看着酒樓内,忽然發現一個中年儒生從縣學方向走入了同心樓,視線也就下意識跟随上了。

  那酒樓内的人熱情的大聲招呼着來者。

  “喲,是連夫子,快請快請,給您安排樓上雅間吧?樓上雅間一位~~~”

  那儒生拱了拱手說着什麼,随着酒樓夥計一起上了樓。

  易書元看得有些出神,也不知嚴夫子如今在哪,這麼多年了,還認不認得出我呢?

  随即易書元就搖頭笑了笑,當初他在這不過是少年,如今物是人非,怎麼可能還認識呢。

  “你去買幾個包子吧,我先到那邊看看。”

  “哎哎,大伯您可别亂跑啊,這城裡巷子深,容易迷路的!”

  “沒大沒小的還教育我了?”

  易書元拿出長輩的氣勢玩笑一句,沒想到這還真管用,易勇安說着“可不敢了”,逃一般往同心樓竄去了。

  那邊縣衙外告示牆上貼着告示,易書元剛剛就看見了,這會也走過去瞧瞧,可能是時間不對,路過在那邊駐足的人不多,除了走來的易書元,也就隻有兩人。

  等易書元到了告示牆那邊,剛剛看告示的兩人也走了,他便自己默讀着上面的文字。

  “本縣近期欲新編元江縣志,需招司文筆吏二人,字迹工整者……”

  易書元仔細看完告示,上面寫明了要求和待遇,落款也有時間,算日子貼了得十日了,但看起來人還沒招滿?

  就兩個人,這麼難招?

  易書元不清楚的是,元江縣也算是文學氣息濃郁的地方,算不上太過窮苦之地,更因為也出過幾個大官,縣内讀書人很多都以考取功名為己任,要說出來賺點錢财的也有,但甯願代寫家書甚至替大戶人家抄書什麼的,也不大會響應這個告示。

  壞就壞在一個“吏”字,不光是元江縣,大庸朝野乃至讀書人之間風氣如此,看不起小吏。

  為吏者一非官員,二無朝廷薪俸,不過是縣衙自主支出,用易書元上一世的話說就是臨時工都不如,加上普遍的鄙視鍊,向來被認為不是“有志氣”的讀書人會當的。

  更不用說這地方縣志最後署名不是縣令就是縣丞和主簿,和文吏是半毛錢關系沒有,連個名頭都留不下。

  但易書元不知道啊,他爹和夫子都不講這些不和諧的,就算知道,現在的他也未必會在意,他覺得這份工作似乎比較有保障,工錢按字數算,和抄書也沒啥區别,就動了試一試的念頭,就是怕自己這身份問題是不是有麻煩。

  “古代的環境應該沒統計得非常詳細清楚吧?”

  僥幸心理在此刻放大,易書元渴望自立以擺脫現狀了,他望了望同心樓那邊,大侄子正站在樓外蒸籠邊上等着新一籠包子蒸熟,那眼睛則一直瞅着酒樓内其他人的飯菜。

  嗯,去試試吧!心中這麼想着,易書元決定嘗試一下,告示旁邊沒人,他就去近處一個側門那邊的官差處問問。

  縣衙自然不隻有正門,那是擂鼓升堂的地方,真正辦公人員出入最多的還是側門,這一點易書元還是清楚的。

  兩名差吏值守在側門,也早就留意到過來人了。

  易書元禮數做足,面帶微笑地向兩名官差拱手行禮。

  “兩位差爺,在下想應聘修編縣志的文吏,不知應該去尋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