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江縣的時候,黃宏川、向常青和松翁早就有言在先,仙道最是不可捉摸,道行高深的修仙之士也不是常能遇上的。
看來真正的仙修應該都比較高冷,很少在紅塵現身吧。
否則如齊仲斌這樣向道之心甚堅的人,多少應該給個機會的。
身為術士,齊仲斌身上雖然免不了氣數駁雜,應了當初遊神那句術士往往“積弊甚多”,但也絕對算不上孽債纏身。
當然,齊仲斌身上的纏身之氣是有的,卻算不上易書元眼裡的孽債,隻能說應該也和一些個妖邪結下過梁子。
“先生,他想做娃娃的師父呢,讓他教術士那一套,隻會害了娃娃,而且咱從娃娃上輩子就開始等,如今找到了,您不收娃娃做徒弟,要讓人麼?”
易書元一個腦瓜崩“咚”地一下彈在灰勉的頭上,讓小貂“吱~”了一聲不斷用爪子搓揉。
“娃娃又不是貨物,什麼讓來讓去的,這事沒那麼複雜。”
易書元步伐輕快,絲毫沒有心理負擔,輕輕哼着歌回客棧去了。
……
日子一天天過去,齊仲斌依然住在墨府不曾離去,他做好了某種心理準備,但易書元卻再沒主動來過墨府。
有時候在街上遇着了,易書元還主動打聲招呼。
在齊仲斌眼裡,這位易先生仿佛已經融入了茗州城的生活,走街串巷的時候也是和尋常百姓一樣,遇上熟人會打聲招呼,遇上讨厭的事情則會避開。
要知道一般的術士之流,尤其是有真本事的,大部分總是一副高人樣子,哪怕可能不是有意為之,但内心其實都有一絲高人一等的心态,并且會不自覺表現出來。
就連齊仲斌自己其實也差不多,至少幾十年裡面九成以上的時間是這樣的,即便這兩年看開了也依然有點這種脾氣。
而這位易先生,就真的生活在了茗州城中,甚至都闖出了不小的名頭。
茗州範圍内一直有茗州十五絕的說法。
一絕毫無疑問,是茗州以霧青為首的,自古以來名滿天下的茶。
二到七絕是茗州幾處勝景,這些景緻有的隻是漂亮,而有的是在史書上都能有濃重一筆的。
千年古城為茗州城留下了十足的曆史底蘊,也是茗州人心中那份傲氣依存之一。
八到十五絕大都是是茗州的美食所在。
即便是如今的茗州,也依然商貿衆多,而在開陽大運河貫通之前,曾經的茗州更是通衢之首。
天下各地人士來往于茗州是絡繹不絕,也為茗州帶來了豐富的文化和美食,後者更是推陳出新發揚光大。
而現如今的茗州城裡,一些好事者喊出了茗州十六絕的口号。
将慶元樓的說書列為茗州城第十六絕。
可以說易書元在茗州城已經有了不少狂熱粉絲,而且但凡聽過他說書的人,哪怕原本對第十六絕說法嗤之以鼻,聽過幾次後都說不出嘲諷的話了。
……
八月初二,是自夏秋以來比較涼爽的一天。
這世界雖然同易書元上一世有很多相似的節日和曆法,卻并沒有七夕這個節日。
但八月初二這一天也有類似的意思,這一天晚上,茗州城的河道中,年輕男女們在河邊放着花燈。
名勝之一的荷風橋上,易書元依靠着欄杆,一手揮動折扇為自己帶來清涼,帶着些許感懷的笑容看着河中和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