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第10頁)

  承天府,皇宮禦書房内,此刻這裡隻有大庸天子和章良喜在這邊,這位在臣子面前始終沉穩的皇帝此刻也難言疲憊。

  之前結束了早朝上群臣的激烈讨論,而就在剛剛,各部重臣也才商議完畢離開禦書房。

  嶺東瘟疫的事情,在幾天前已經送到承天府了,而且為了讓百姓降低對朝廷征集藥材的不滿,此消息也并未向民間隐瞞。

  至于可能導緻有人囤貨,不會囤的自然不囤,會囤的人就算官府瞞着,他們自己也能通過各方得到消息。

  今天君臣商議的中心,自然還是嶺東。

  那邊一系列的最新消息才剛傳到承天府,此前是疑慮,而今天算是坐實了,兆州瘟疫全面爆發了。

  有些事可以群臣商議,有些事自然自然隻能對心腹說。

  “兆州瘟疫……易先生竟然也去了兆州城……唉……”

  皇帝說着揉了揉額頭。

  “陛下放心,易先生吉人自有天相,況且他要去,探子們也不敢攔着啊。”

  皇帝當然知道這一點,而且有易書元在兆州,對控制瘟疫肯定也是更有益處的,不過處于瘟疫中心也是很危險的。

  “良喜,你說一個有經天緯地之才的人,真的能面面俱到嗎?”

  皇帝的話不隻是說易書元的醫術,還有那一份《告赈災司馬書》,此刻原稿已經在禦案上了。

  那字令皇帝驚豔,而其上的内容則有些令人驚悚了,如果此文所料不差的話,未來幾年,嶺東很可能會大旱。

  這裡,即便是章良喜也不敢随意回答,不過皇帝也并不是要他回答,自顧自又說了下去。

  “易先生寫文同人商議,得其确認之後才會知李謙,看來這個叫楚航的年輕人,也不簡單啊!”

  如易書元這樣的人,在此事上竟然先通赈災司馬,而不是直接和李謙說,足見對此人在此方面才幹的認可。

  而李謙任用楚航為嶺東赈災司馬,也是對他的認可,而且此前的奏文中也提及過幾次。

  “前幾期進士中,沒這個名字啊……科舉整治力度還不夠,還是有很多人才被埋沒着!還有兆州城該如何……”

  “陛下,有密報到!”

  禦書房外傳來太監的聲音,章良喜立刻快步走到外面,等他回來的時候手中已經多了一個卷軸,他小心解開之後,将裡面的綢布書文遞給皇帝。

  一看到這份書文,皇帝臉上的焦慮也緩解了不少。

  這秘報不是探子自己探查到的,而是譚元裳派人送來的,那時候他已經籌集了大量藥材和糧食出發了。

  ……

  嶺東,大通河上,一艘艘大船正在航行,這些全都是河運商船,船帆上寫着一個大大的“譚”字。

  此刻船隊已經到耘州地界。

  譚元裳站在第一艘大船的船頭,身邊是一位年長的管事以及一位老船工。

  “老爺,水位不對啊!”

  “是啊,前方大通河水域怎麼變得這麼窄了?”

  譚元裳看向遠方,忽然渾身一個激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