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第4頁)

  此刻應用葫蘆中的酒水,喝到見底之刻,易書元心中也另有所感。

  大晏這邊是又一個曾經的風雲人物,曾經的一國國師殒命,但在易書元自己的家鄉,也有一個人的生命也将要走到盡頭。

  這人對于他人而言或許隻是個小人物,但對于易書元來說,也算此生之初解惑于武道的老師。

  石生不認識老教頭,所以明白師父意有所指卻無有所感。

  灰勉是認識老教頭的,聽到易書元如此說法,以他如今的道行同樣心中略有感知。

  “陸教頭的時候快到了?”

第403章

酒會故人

  大晏京城到大庸的元江縣自然是千裡迢迢,就絕大多數普通人而言,若相隔這麼遠,或許一輩子也過不來,更沒有合适的方法過來。

  但對于易書元而言,歸來自然并非難事。

  不過在回到元江縣之前,易書元駕雲先去了一趟登州。

  “師父,我們不立刻去元江縣麼?”

  石生在雲頭這麼問了一句,易書元望了一眼蒼南方向。

  “也不能空手去啊,投其所好吧……”

  易書元說罷,雲頭下落,已經飄向了登州城。

  登州的街道上人來人往,在城北的一處巷尾,有一家老字号酒館,名曰“劉記酒肆”,也是當初最早做挑肩酒的商戶。

  如今挑肩酒已經出名了,劉記的酒肆生意自然絡繹不絕,但這隻是小頭,更多利潤在于擴大酒坊的釀酒規模,供貨全城全州,供貨整個嶺東乃至全國,合作的酒坊也不少。

  而這劉記酒肆也一直保留着,後面連着最老的土燒酒坊,以供本地散客老主顧來打酒,且隻賣一種酒,雖然路偏,但比各處酒樓能便宜不少。

  易書元帶着石生找到這條巷子的時候,站在巷口就能隐約聞到酒香,而巷中也不時有食客來往。

  順着巷子走到酒肆邊上,酒香已經十分濃郁,而在易書元嗅到的也不隻是酒水本身的香味,更在通感之下仿佛能重新感受當年之事,也感受酒水釀造的過程。

  一路上,易書元手中拿着酒葫蘆,更是把葫蘆嘴打開,好似将這一縷縷特殊的酒氣收入葫蘆中,或者這也不僅僅是酒氣……

  “師父,這邊酒味好重啊,我不太喜歡。”

  石生捂着鼻子,他覺得這裡酒味太重太沖鼻,自然也不樂意吸酒氣而通感其中之情。

  易書元倒是還沒說話,那邊酒肆的掌櫃伸頭瞅了瞅外頭,見到一位灰發儒士和孩童過來,頓時笑着說道。

  “你個小童還不懂,等你長大一些就知道這味道有多好聞了,這位客官看着眼生,您來打酒還是定酒?”

  易書元望了望酒肆簡單的面貌,在巷尾一間相對擁擠的屋子内,櫃台直接和外牆連着,裡頭連個桌凳都沒有,壘起來的都是大小酒壇。

  往來的酒客也都是在外頭買了酒,櫃台遞出來就拿走。

  “打酒,自帶裝酒器具。”

  掌櫃的點點頭,不是大客戶也不嫌棄,一邊準備吊鬥一邊道。

  “您來得真是時候,剛剛用完一壇,這一壇是新開的老酒,您的酒具呢?”

  易書元趕忙從背後取了酒葫蘆擺到櫃台上,掌櫃的一見這酒葫蘆頓時就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