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第4頁)

  即便有類似的言語,也都是委婉再委婉,不敢有任何逾越,而且皇帝也總覺得這些大臣們或許是和哪個皇子走得近。

  而今易書元這一句話,在皇帝這卻顯得十分有力量。

  皇帝笑了一陣,好似把一切煩悶都宣洩了出去。

  “就憑先生這一句話,這趟月州就沒白來!”

  易書元掃了一眼如釋重負的譚元裳和章良喜等人,想了下學着譚元裳的口吻道。

  “陛下您看,易某不出仕還是有好處的吧,若這會我是朝廷命官,這話說出來是不是在您耳中會有其他味道?”

  皇帝微微一愣,這是在說自己到老也顯得有些猜忌了?随後又是啞然失笑,因為易先生說得對!

  “先生……說得對啊!說得對啊!”

  千金易得,知音難求,例數易書元數十年來走天下所行之事,在看這一刻,這種場合,老皇帝心中都升起一種知音之感。

  長久以來的一個執着在此刻也不複存在。

  這麼想,易先生沒有出仕,其實确實也挺好的!

第467章

今生隻此一次了

  一群人散步回來的時候已經比較晚了。

  易家的三間客房擠幾個人,又騰出幾間房擠幾個人,這住宿問題便也安排好了。

  當然,這種事在易家看來,有客來訪留客而宿是很正常的問題。

  而皇帝的侍衛們為了此事,早已經在之前把整個西河村摸透了,甚至也有侍衛和附近鄰居鄉人攀談過,就如外鄉人同本地人客套交流。

  既然來了月州,到了易書元家中,皇帝當然不可能隻是到了吃一頓飯就回去了,正如他自己所提及的,因為機會寶貴,所以分外珍惜。

  北遊闊南山,見冬日美景,站在高處山巅遙望遠方蒼山,唱山歌踏雪地,見古松翠綠,訪山神老廟;

  泛舟西河入娥水,看碧波滾滾,聽那采摘冬日荷花的奇異故事,也一同垂釣寒江;

  或許對皇帝而言,最重要的是有機會和易書元一起暢談,也不隻是國事政務,從志怪傳奇到天文地理,從小民趣事到王朝更替……

  皇帝發現,不論什麼事,自己都與易先生相談甚歡,總能聊得盡興,總能發現驚喜。

  更不用說易書元還有那堪稱絕妙的說書技藝,更兼精通音律,善控弦之樂。

  上可入高雅名流之堂,下可融民俗之風,不為階層所累,不受偏見掣肘……

  如果說來元江縣之前,皇帝和譚元裳等人自認對易書元已經比較了解,知道其人乃是大才。

  那麼來元江縣之後,别說是皇帝等人了,就是同來的侍衛心中便也隻剩驚歎先生“奇絕”,不似凡間人物。

  但易書元的說法是,這便是數十載的人生積累,若是在朝為官,他這人也就沒那麼“奇”了。

  臘月二十,在易家住了快十天的皇帝終于是要準備回京了,不是不想多待一段時間,而是年後還有諸多要務,算算時間也該走了。

  至于過年嘛,路上過了也一樣。

  這一次,樓船直接開到了娥江的西河口江段,易家人劃着幾艘小船,皇帝和譚元裳一行到了西河口的岸邊。

  那裡一側有深水,正好讓樓船貼岸,跳闆也已經架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