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到這,沉默良久的老都督鄒介長歎一口氣。
“陛下所言甚是,老夫……唉,隻是老夫或許趕不上了……”
周圍臣子微微一愣,皇帝也是心中恍然,這一刻對臣子内心所思有了更深的理解。
“罷了,隻要大庸繁榮昌盛富強于天下便好……”
這一句話,似乎是君臣之間洽談出一個好結果,實則是老都督同自己和解。
老都督自統兵以來,經曆過大庸最黑暗最憋屈的年代,也沒有正正經經統領合格的軍隊打過什麼漂亮的仗,如今條件漸漸成熟,人卻未必等得下去了。
習武之人身體自知,内力漸漸衰敗,也就沒幾年了。
“陛下,請容老臣告退!”
“好……”
……
月州元江縣處,易書元依然悠閑地生活在西河村中。
哪怕不動用什麼仙道妙術,不掐算不起卦,易書元也知道天下變數将起。
道理很簡單,正如此刻易書元和大侄子易勇安在河口垂釣,沒有魚兒上鈎自然會閑聊幾句。
“大伯,您說這草原蠻夷真不是東西,竟敢一直襲擾我大庸國境,可苦了邊關的人啊,皇上怎麼不出兵打死這群大膽胡虜!”
易書元掃了易勇安一眼。
“出兵是你說出就出啊?”
“唉我當然不行咯,皇帝行啊!還有那南晏賊子,聽說也不太安穩,都不是好東西!”
易書元靜靜望着浮漂沒有說話。
這弘興四年的初夏,就連自己這大侄子偶爾都會來一句“草原蠻夷”“南晏賊子”之類的話。
在沒有電視和網絡的社會,這種情況在易書元看來,足以說明大庸已經完成了社會層面的心理建設。
而這種特征極為明顯的暗手,很像是楚航推動的手段。
天子雖未動兵,劍卻已經在許久之前就拿起來了!
草原人貪婪麼?确實貪婪,即便曾經在段嗣烈手中吃了大虧,收斂一段時間,但依然動作頻頻,後面更是加大力度,不隻對大庸,對南晏那邊估計更甚。
但或許在草原人自己的價值觀中不這麼認為。
這一刻易書元雖然坐在河口享受村中甯靜,更沒有使用什麼仙法,卻有種遙望天下大勢之感。
或許這才是大庸明宗皇帝渴望的隐士高人的感覺,而非曾經易書元那種些許誤會後的充愣之輩。
“上鈎了,魚上鈎了,哈哈哈哈……”
易勇安興奮大喊,提着魚享受着溜魚的快感。
大侄子打斷了易書元此刻對自己高人的遐想,咧咧嘴看着這一幕,這老小子一大把年紀倒是活得潇灑。
……
大庸各處自去年起,募兵的數量比往常多了不少,各地也悄然貼出募兵告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