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此番受災範圍極廣,還請先定奪赈災事宜。”
戶部的官員已經粗略算了一下
皇帝也是點了點頭,看向在場官員。
“當務之急是調運糧食赈災,準備來年糧種,管控商賈囤積居奇,提振災民信心,着令監察禦史為欽差監督兩道各州官員俞子業。”
“臣在!”
“你去一趟。”
“臣遵旨!”
皇帝點點頭随後又掃視群臣。
“可有善水利懂地勢又通宵農耕之事者?工部可有人選?”
工部之中的官員都面面相觑,現在的工部官員大多也是科舉上來的,雖然也經辦過一些事,但這種大事難免心中忐忑,無人敢主動擔責。
皇帝的臉上也出現怒容,也是這時刻,楚航卻再次開口了。
“陛下,老臣這把老骨頭,可以再去一趟嶺東道、河西道,論及水利、地勢、農耕以及赈濟之事,無人能比老臣更懂了。”
“楚相.”
皇帝此刻都是愣了一下。
“楚相,您老年事已高,還是”
“陛下!”
楚航直接打斷了皇帝的話,但這點事在他這已經不算什麼,他上前一步平靜地說道。
“承蒙天子不棄,楚某未經科舉便出仕為官,曆經三朝,不說勞苦功高勤勉不怠,也算是盡力而為朝中敬我者不少,畏為者多矣,仗我之名行結黨營私牟取私利者亦是不少.”
楚航掃視朝中官員,更是開始例舉一些官員所為,提點一些朝野現象,有的指名道姓,有的點到即止。
沒想到這些話是從楚航自己嘴裡說出來,朝堂上不論是知情還是不知情的人都有種荒誕的感覺,哪怕是皇帝自己也是如此。
但同時,心中也不免受到觸動。
而楚航的話卻還沒有停下。
“老臣有感三代天子信任提攜之恩,亦有愧于自身未能時刻為君分憂,如今年邁,更已力不從心,強撐數載實則嘿,外強中幹”
這不像是官員請願,更像是一位老臣的自述表文,言語真摯動人,令朝堂陷入安靜。
“然臣雖老矣,尚有三分餘勁,不能領銜百官,卻能因地制宜.”
說了長長一段話,楚航最終拱手。
“還請陛下恩準!”
讓一位老丞相去災區,于情于理都是不該答應的,但此刻或許是被楚航的話語打動,或許也是正好契合皇帝自身打算的一種方式。
皇帝從龍椅上站起來。
“既如此,便拜托楚相了!”
楚航向着上方天子下拜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