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第1頁)

  這一刻,就連坐在龍椅上的皇帝心頭都是微微一驚。

  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不少人隻覺得頭皮發麻,更有衆多讓楚航的門生心中振奮,這幾方人中都有正值之人,也都有心懷鬼胎之輩,或憂或喜不一而足。

  皇帝皺起眉頭,但還是盡量平靜着開口。

  “楚相有何事上奏?”

  楚航看向皇帝,取出奏折呈上,一邊的太監下來取過奏折,又匆匆送到皇帝面前,而楚航則在此刻開口陳述。

  “老臣要上奏,嶺東道、河西道多地自去年開春以來旱情嚴峻,嶺東道依據承興年間修築的抗旱渠,尚可保住一些收成,河西道去年作物顆粒無收,各州糧食價格瘋長,商賈囤貨居奇.”

  說着,楚航掃過在場官員,更擡頭看向皇帝。

  “我大庸百姓或有些許餘糧存資,卻也撐不住官商勾結連番盤剝,如今雖然不是餓殍遍野,卻已經生出禍患.”

  “兩道十六州官員連上二十餘道奏折,卻被壓在門下省數月而無人問津,今秋至此刻,兩道各州亦無多少降雨,來年怕是又有旱情!”

  什麼?皇帝面露驚愕,這事他是真的不知道。

  别說是皇帝不知道,其實楚航也是才知道不久,前幾日飯桌上,聊到當年嶺東之事的時候,齊仲斌隐約有感,細算一番之後當時就點破了此事。

  楚航為此專程去各處官署翻找查證,果然發現了許多被壓下的奏章,一時間有些怒不可遏。

  而此刻的楚航雖然面色平靜,但聲音在有些人耳中卻震耳欲聾。

  “老臣要彈劾門下侍郎詹式微,以及六州知州.更希望陛下盡快定奪此事!”

  官員隊列之中的詹式微已經吓得冷汗直流。

  “詹式微,可有此事?”

  詹式微倉皇出列,顫抖着說道。

  “陛下,微臣也是才知道不久啊,微臣豈敢如此行事啊,楚相,詹某絕非有意壓下奏章,陛下,請陛下明察,微臣冤枉啊.”

  “也就是說,确實有兩道各州的奏章壓在門下省?李愛卿?”

  門下侍中身為門下省一把手,吓得身子一抖,趕忙出來。

  “老臣有失查之罪,不敢開脫,請陛下責罰!”

  皇帝拍了一下龍椅。

  “奏章呢,全都去取來!”

  “是是是!”

  朝堂上此刻議論紛紛,門下省的官員更是有幾人匆匆離去,過了一段時間,又有人捧着諸多奏章和文書回到金殿。

  當着滿朝文武的面,一道道奏章和文書當中宣讀。

  原來兩道的旱情也不隻是限于去年,其實前年已經見了端倪,因為前年收成極差,而去年不少地方更是旱情嚴重,少雨幹旱的情況普遍存在,靠着一些大水域才勉強支撐。

  大庸承平日久兩朝盛世,百姓家中大多是有餘糧或者有餘資的,可是但凡天災,百姓的那點東西都是經不起消耗的,縱然本該經得起的,也可能因為一些特殊的事情忽然變的經不起。

  比如戶部記錄上的上繳歲入,兩道各州在這種災年卻大多并無什麼太大變化,而這其中民間的情況和部分官吏以及商賈的情況則十分值得推敲。一場原本可能會針對楚航以及其代表派系的朝會,忽然間變成了正經的議政會議。

  不少官員更是心頭發慌,索性楚相并未表現出太強針對性,天子雖怒卻也并未廣言罪責。

  “陛下,此番受災範圍極廣,還請先定奪赈災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