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此懊惱良久,以為這位為了保護黎民而抗争到生前死後的戰将,就要死在酆都之下,成為酆都護城河上的又一塊磚石,昭示酆都的強大,震懾其餘鬼神。
卻沒想到……
閻王輕輕敲了敲手中折扇,他微微斂眸,唇邊勾起笑意:“因為世有不平,所以心懷悲憤,因此反抗天地,從無乖乖受死一說……他證明了自己的正确擁有更強大的力量,于是即便是天地大道,也要為他讓行。”
酆都認可了邺澧的道,于是在最初那位北陰酆都大帝死後,新的酆都昭示着邺澧的道,拔地而起,取舊酆都而代之,重新規劃陰陽與生死的規則。
他不滿規則,反抗規則。
于是,他成為了規則的制定者。
并且,因為邺澧的道壓過了舊酆都,所以另一項本來不屬于酆都的權柄,也從大道之中剝離出來,賦予了邺澧。
酆都曾經立于死亡之地,執掌一切死亡,就連地府和城隍在酆都這樣的龐然大物之前,也渺小如蝼蟻。
若不乖乖聽命,就隻剩下被酆都碾壓成齑粉的結局。
可邺澧之後,一切都不同了。
作為新的酆都之主,邺澧執掌死亡與審判,擁有判定世間一切生魂死魂的權力。
但新酆都,卻把死亡的權力,讓度了一半給其餘各方。
酆都和地府,從此成為了互相牽制制衡的兩方。
魂魄死亡後的去留,不再是某一方的一錘定音,若鬼魂心有不滿,便可向酆都尋求再一次的審判。
邺澧主動後退,明明酆都才是真正的與天地共同誕生的鬼都,但地府卻反而更加廣泛為人所知,成了最常在人間被生人看到的存在。
很多人隻知地府,卻不知酆都。
閻王也曾對邺澧的做法極為錯愕,不明白為何邺澧會如此做。難道是戰将以人身成鬼神,對鬼神之事不熟悉,所以做出了錯誤的判斷嗎?
可漫長歲月之後,閻王站在地獄之上,忽然明白了邺澧當年的做法。
酆都讓權,因此死亡得以新生。
如以往那位北陰酆都大帝一樣獨自論處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了。
在此之下,鬼魂有了得以伸冤的機會。
那些被奸人所害,枉死的鬼魂,它們心懷有怨恨和執念,想要再看一眼自己的親朋愛人,即便死亡也想要為自己報仇,讓殺害了自己的人得到應有的懲罰。
它們不甘心死亡,它們怨恨死亡,但這絕不是随意将它們簡單歸類于惡鬼,然後扔進酆都苦牢的理由。
因果自有循環。
殺人者,鬼複仇。
這才是因果的終結。
陽間不判,陰間判。陰間不判,酆都判。
這就是,邺澧想要看到的局面。
――如果像是蘭澤那樣被虐殺至死的鬼魂,難道要讓他對死亡感恩戴德,忘記對兇手的仇恨,微笑着前去投胎嗎?
如果蘭澤反擊複仇,殺死兇手,就被歸為惡鬼然後扔進地獄,那做出這樣審判的鬼神……又與第二兇手何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