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第7頁)

  即便條件有限,他們也一定會盡可能選擇風水好的方位,并且讓埋骨地難以被發現,免于被打擾和破壞。

  千年前,在那種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情況下,村民們在依靠着自己本身對于當地地勢的熟悉程度,選擇了溶洞之外,也必然會知道溶洞中四通八達,地下暗河數不勝數。很有可能會有人從其他地方進入溶洞,或是通過地下暗河進來。

  一旦意外被其他人發現埋骨地,不僅會打擾到屍骨的安眠,就連村民們也自身難保,會被新的勢力刁難身姿死亡。

  所以他們會選的……

  燕時洵的視線看向溶洞中地勢較高的地方。

  村民們一定會将埋骨地,盡可能選在遠離地下暗河的地方。

  甚至最好,永遠也不會被水淹沒。

  但是村民們怎麼會預料到以後的情況呢?畢竟溶洞的地勢并非一成不變,久居于此的村民們必然也知道這一點。

  以他們對溶洞的熟悉程度,能夠做出的最重要的一點判斷……

  或許,是地勢極高的死路。

  隻有山體和山體之間并沒有縫隙,使得暗河的水不會湧進來,地勢很高,并且沒有通往其他方向的小路,才會同時滿足這幾點要求。

  燕時洵這樣想着,有了方向,心中稍定。

  溶洞面積極大,燕時洵在行走間大概估算了一下,光是他走過的這個最寬敞的洞廳,就大概有幾十個體育場那麼大,最高處足足有幾十米,像是把整個山地和地底都掏空了。

  但是最狹窄的地方,卻是讓燕時洵這樣精悍的體型,都不得不屏息收腹,才能勉強通過。

  有的地方更是隻有一個洞口,能夠觀察到地下暗河的流動,卻根本沒有能夠下去的可能。

  這給燕時洵判斷地勢帶來了極大的阻礙。

  好在他雖然并不是地質系或專業的探險家,卻在多年走南闖北的經曆中,對于艱險地勢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往往能夠僅憑肌肉記憶和危險直覺,就能躲避開腳下的危險,下意識選擇正确的道路。

  另外一個幫上了燕時洵的,就是山壁上殘留着的人工鑿刻印迹。

  不出燕時洵所料,之前的村民們,在溶洞裡大量使用了工具。

  除了石壁上被簡單卻有效鑿開的石梯之外,村民們還用了繩索輪滑等物,确保将士們的遺骨可以被順利送進他們挑選好的埋骨地。

  畢竟從閻王口中所言的傳聞來看,千年前,邺地的屍骨是在一夜之間消失的。為了防止被發現,村民們隻有一個晚上的時間,在天亮之時,就必須撤退。

  在那樣緊湊的時間下,即便傳聞中是附近的村民們都被号召起來前往戰場,但将士們留下的骸骨有十萬具之多,這樣的數量對村民們來說,遠遠超出了他們能夠負荷的強度。

  即便是一名村民負責兩具屍骸,一刻不停的穿梭于戰場和深山,那些村民們也做不到一個晚上就搬走所有的屍骸,并且将屍骸順利送地下溶洞。

  唯一的可能,就是他們大量使用了工具,并且形成了流水線一樣的作業,可以支撐他們以最少的時間,運送大量的屍骨。

  否則,當時也不會有一些版本的傳聞中,說是天神發怒,帶走了邺地戰場上的屍骸。

  畢竟能夠做到這種程度,以當時的眼光來看,确實如有神迹。

  燕時洵摩挲着下颔,将閻王說過的傳聞重新在腦海中排查,再與眼前的環境相對照着,艱難卻耐心的找出千年前可能遺留至今的線索。

  就像篩細沙一樣,不放過任何一個小細節和可能性。

  好在那些繩索輪滑和一些自制的簡單工具,都多多少少的在石壁和地面上留下了印記。

  燕時洵更慶幸的,是現在是冬季,一年中探索溶洞最佳的季節。

  夏季汛期時,地面上的江河漲水,地下暗河的水勢也同樣會兇猛上漲,甚至會将溶洞中一些狹窄低矮的地方全部灌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