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第7頁)

當然,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我們并非想要直接創造出,而是在觀察在人性的交互中,有沒有可能分裂出一絲在數據和形态上與相似,哪怕是在某個瞬間有相似性的異變人性。

而這種異變的人性被我們稱之為。

但是經過幾代人的摸索,我們發現想要通過不同生命體的交互去孕育這事是絕無可能的,因為他們對彼此的認同感太低了,缺少了‘共同認可’這種關鍵情緒。

這種情緒被認為是一切的基礎,它還有一個更神聖的稱謂,那便是......

信仰。

不過在實驗中,我們更傾向于把它稱作信仰的雛形,‘共同認可’。

所以,為了提高生命體之間的認同感,切片實驗率先誕生。

我們假想一個人分裂出了無數個自我,而這些帶有殘缺記憶和破碎意識的自我又同時笃定一件事,那便是‘我即是我’,如此一來,簡易的‘共同認可’便出現了。

而後我們又選取了所有神性中最為滞鈍的作為嘗試方向,隻因它并不像其他神性一樣過分的排斥人類。

我們無法定義在意識中的表現到底是什麼狀态,所以這種孕育的過程并沒有明确的方向,隻能通過永不間斷的測試去尋找人性在碰撞時變異的規律。

在無數次實驗之後我們終于發現,恐懼這種情緒異變的概率最高,雖然這種異變還無法誕生,但至少它變異和催生出了許多對生命體有益的且有助于他們克服恐懼的力量。

這也是我們目前看到的最有希望的方向,于是,大審判庭版本的實驗,死鬥終決,誕生了。

說到這裡你們應該猜到了,之所以用這種方式來進行實驗,就是為了激發實驗素材的深層恐懼,把他們緊張且沸騰的意識作為搖籃,去孕育那難得一見的有關和“恐懼”的。”

“既然是恐懼,為何不讓所有實驗素材亂戰,那樣的恐懼不是更大?”高三皺眉疑惑道。

“我們當然試過,但那樣,在認知交錯和意識堆積中會産生污染的其他變異,這種變異雖然成功率高,但異常無序,我們求索了很長時間也沒有發現其規律。

所以我們放棄了那個方案,改為了接替角鬥。

并且在實驗過程中我們還需要考慮一點,那就是萬一真正異變成功,我們應該如何去收集他它。

因為在意識中迸發出來的這絲恐懼的并不屬于真正的,而是在一種‘我即是我’的共同認可下誕生的,所以換句話說,實驗素材才是這絲真正的主人!

在承載了屬于他的之後,他就從一個普通的實驗素材,變成了一個具有一絲最初可能性的,祂!

因此,你想要的答案來了。

實驗素材的序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組實驗究竟想讓哪個素材,成為最後的收集載體。

由于同一組實驗素材之間都具有自我認可特性,所以當某位實驗素材死于另一位實驗素材之手時,無論誕生于哪位的意識中,都會被勝者所汲取,成為勝者的“戰利品”。

如果沒有特殊目的的話,一般來說,實驗會傾向于把最原始的素材原型放在最後的序号上。

因為實驗素材原型的人格最為完整,‘共同認可’更傾向于認可的是他,所以他對的承載力也就更強。

而且以死鬥刑的規則而言,也隻有最後一位在死鬥終決中的勝率才最大,這也就意味着他最有可能收集到異變而來的!”

“!!!”

話音剛落,高三以迅雷之勢彈跳高躍,直接鑽入了衆人頭頂的天花闆縫隙之中。

李一打了個響指,将自己化身為一場撲克牌雨,原地消失不見。

兩個膽小鬼跑了,似乎被吓跑了。

程實并沒有追,他消化着瑟琉斯的話,笑了。

沒想到繞來繞去,實驗素材原型居然成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