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則是純粹的信用貨币,使用高度防僞技術的紙币,類似現實世界各國主流貨币制度,方便随時調節貨币供應。而理想城的金融業之所以發達,也和寬松的貨币政策離不開關系。
不過相對的,這也導緻CR的購買力和影響力,在東海岸之外的地方總是飄忽不定。
哪怕是企業自己的商隊,也更喜歡以物易物,甚至甯可用軍團的第納爾,也不願意用那一堆花花綠綠的紙。
畢竟在他們的工業體系中,黃金還是有些用處的,隻不過供應量稍微大了點所以不太值錢罷了。
其實,無論參考哪條路線,都是不可能存在最優解的,隻有最符合當下需要的選擇。
經過一番權衡之後,楚光綜合了論壇上的小玩家們讨論交流時提出的一些設想,在采取信用本位為主的貨币制度前提下,給貨币附加一定的稀缺屬性。
第二代的貨币仍然沿用銀币的設定,不過不再是挂羊頭賣狗肉的銀币,而是由避難所方面自己設計并鑄造的銀币。
該銀币的重量暫定10g,由90%銀和10%的銅鑄造,搭配面值100的紙币流通。
至于銅币,将逐步暫停流通,直到完全退出市場。
老玩家們可以用電子支付,但新玩家和大多數NPC都不行,往來此地的廢土客和商隊們也不行。
新版貨币主要是為了這部分人而推出的!
與此同時,為了防止銀币的币值嚴重超過金屬本身的價值,楚光打算在兩個版本之内,主動通脹百分之五十左右。
具體方案為,在維持複活費不變的情況下,上調農産品、獵物、垃圾等其他原材料的NPC商店收購和售出價格,将最小的交易單位提升到1銀币以上。
至于武器、子彈等工業品的價格則維持不變。
自從新工業區建立之後,工業品的成本已經大幅度下降,正好能對沖掉一部分通脹帶來的影響。
讓更多的玩家能消費起子彈和更優質的武器,這也算是一種變相的增強了。
與此同時,随着原材料的上漲,NPC的工資和玩家任務的基礎收益也會跟着水漲船高,獵人打到的獵物在新版本差不多能翻個兩倍。
這也算是平衡不同玩法和職業之間的收入差距了。
……
新工業區。
廢棄輪胎廠的一角,緊挨着警衛哨所的磚房内,一大堆廢舊的零件陳列在這裡,其中一部分已經被組裝成了可以用的機器。
幾名穿着毛皮衣服的工人,正在往一大鍋棉麻等植物纖維熬制的紙漿内,加入特制的堿性施膠劑。
生産作業如火如荼進行。
旁邊的木箱子裡,已經生産了一批産品。
這些紙張在自然條件下呈現亞麻灰的顔色,透光時會微微泛藍。而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在紙漿中加入了藍傘菇曬幹後磨成的菌粉。
楚光也沒想到,自己壓在倉庫箱底吃灰的那些蘑菇,居然在這時候派上了用場。
站在箱子旁邊,楚光的手中捏着一張切成方塊的紙片,食指和拇指夾着它摩擦了一會兒之後,看向站在一旁的老人。
“這種紙,你們一天能生産多少張?”
聽到管理者大人的詢問之後,老人恭敬的回答道。
“大人,生産這種紙張除了需要藍傘菇之外,還需要一種特殊的荨麻。雖然這并不是什麼罕見的東西,但冬天很難找到。如果原材料供應充足,我們一天生産500公斤左右都沒問題。”
老人的名字叫吳木,來自河谷行省中部的幸存者聚居地,是半途中加入的九黎他們,跟着流民隊伍一起來的清泉市北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