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第10頁)

  走在流民隊伍的前面,九黎找到了等候在東門口的盧卡,和他握了下手。

  “路上耽擱了一會兒,讓您久等了。”

  盧卡溫和地說道。

  “沒事,這一路上都是雪,你們走過來不容易,看到你們平安到了我就放心了。”

  簡單地寒暄後,九黎開門見山道。

  “我們從哪開始?這兒?還是别的地方?”

  去年他們的營地在東門口,被一場暴雪給毀了,如今地上還依稀可見留下的殘骸。

  老盧卡看着九黎說道。

  “管理者大人的吩咐,你們的家園在西門口,現在當務之急是解決住房問題。磚頭、水泥還有木料已經送到工地上,會有專人指導你們如何施工。等房子蓋好了之後,我們會給你們分配春耕任務。”

  “土地按戶分配,兩口設一戶,配田10畝,家中每有一孩,多配1畝。年滿十六未婚者,按人頭配3畝,成家之後設新戶,重新配田10畝。”

  “土地權屬歸長久農莊集體所有,不得轉讓,不得租賃,一季一查,違者開除戶籍并沒收土地。”

  “頭三年,我們會給你們提供種子和化肥,你們隻需要上繳一半的收成給我們作為回報。三年期滿,土地沒有荒廢,分配到戶的土地将完全由你們自己負責照料,收成隻需要上繳兩成,其餘的糧食不管是自己留着還是賣給糧倉都沒問題。”

  流民們竊竊私語,所有人的臉上都洋溢着興奮的表情。

  “提供種子?”

  “還有肥料!”

  “居然隻用上交一半的收成……這太不可思議了。”

  别說是他們了,盧卡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

  在廢土上,允許傭農保留兩成的作物,已經算是慷慨了。

  然而管理者大人不但允許他們保留一半的作物,甚至還慷慨地表示頭三年會向他們提供種子、肥料以及專業人士的指導。

  “流民之所以是流民,因為他們是無根之萍。土地上種出來的糧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們需要用土地,用工作,将他們和我們捆綁在一起,别屁大點事兒就想着潤。”

  “每戶承包10畝地,按照統計的五百個農戶,他們至少能種五千畝。這五千畝地不但能讓五百多戶人家生活的不錯,而且還能供應數千人的口糧,讓另一部分待在工廠裡的流民填飽肚子發展生産。”

  “剩下的25000畝,一部分由集體農莊經營,主要由戰俘們耕作。另一部分由避難所居民承包經營,生産出來的糧食由糧倉統一收購。”

  以上是管理者大人的原話。

  盧卡并沒有完全聽懂,不過對那位大人的仁慈卻有了新的認知。

  他是發自内心的希望這些苦命人們能過上好日子。

  這般仁慈的心腸,在廢土上實在是太罕見了。

  安頓好了九黎這邊,将工具和建材交到了他們的手上,盧卡便将剩下的工作交給了工頭和警衛們,獨自一人返回了農莊。

  辦公室内,警衛隊的隊長扳手正在那裡等他。

  目前長久農莊的人手不足,尤其是後勤方面的人手。

  警衛隊除了站崗之外,偶爾還得承擔與流民溝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