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第9頁)

  第2172年,廢土紀元43年,在幾次“意外”事故之後,技術部徹底失去了對防務部的信任。

  在時任技術部部長、學院院長“結論”博士的帶領下,技術部以勘探大型遺迹為名義向北部沼澤轉移了大量核心技術人員,并在戰前學術組織“學院”的框架下,籌建自己的武裝探索部隊。

  防務部對此漠不關心,他們的重心已經在向大荒漠以西轉移,而西海岸的凱旋城和大部分軍事設施,實際上已經在那個“失控的高級軍官”的控制之下。

  而委員會的生産部雖然低調,但同樣不是省油的燈。

  甚至早在三方會議的導火索之前,他們就已經在暗中通過資源傾斜等方式,優先建設東海岸的聚居地。

  理想城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

  不止如此,他們甚至聯合6号避難所的管理者與殖民艦的時任艦長,共同推動了“企業”計劃,設立了地區性質的“最高理事會”,并且提出了“工業救世”的總路線。

  或許在時任的生産部部長看來,為了拯救母星而将殖民艦擱淺在地表的殖民者們,以及為了拯救更多幸存者而勇敢地打開了大門的6号避難所居民們,比起那些在談判桌上争的面紅耳赤的“同事們”更值得信賴。

  雖然理想主義者很少能立刻做出肉眼可見的成果,但文明的每一次前進都離不開理想主義者的探索。

  他們決定代替委員會,成為新時代的探索者。

  第2173年,廢土紀元44年,第二次導火索事件發生,生産部預感到戰後重建委員會的分崩離析已經不可避免,于是通過已經羽翼豐滿的理想城單方面宣布了“雲間行省複興法案”。

  該法案規定雲間行省的山海、群島、内湖、河口四個戰略協防區,北雲、上雲、下雲三個都市圈,以及一号、二号兩個工業區,一切戰前文明遺迹歸雲間行省全體幸存者聚居地共同擁有。

  這聽起來似乎是個很溫和的倡議,也合乎情理。

  但實際上卻是别有圖謀。

  就在法案頒布的當天晚上,十數支武裝部隊以企業的名義從理想城出發,迅速接管了委員會技術部門在東海岸的全部研究所,以及正在開發中的戰前文明遺迹。

  雙方在部分研究設施内爆發了激烈的交火。

  學院的武裝部隊籌建時間較短,戰鬥力不強,但由于投入了大量高科技裝備以及由AI控制的戰争兵器,仍然給企業的部隊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雖然最終企業仍然獲得了勝利,但也導緻了不少研究設施被毀。

  比如從事奇點技術——“完型生命體”研究的實驗設施,就在那場沖突中化為了灰燼。

  這一結果不但導緻“完型生命體”技術的原件完全損失,更是導緻部分DNA不穩定的實驗體逃亡到廢土上,一部分沿着海岸線活動,一部分向大荒漠的方向遷徙。

  而這些流落廢土的實驗體,就是後來的變種人。

  雖然這次沖突是以企業和理想城的名義,并沒有生産部的參與,但技術部的研究員們并不傻。

  以這次事件為契機,結論博士當即宣布技術部門解散,不但以學院的名義接管了彷徨沼澤的所有幸存者聚居地,更是永久切斷了對彷徨沼澤之外的所有技術支援,甚至還删了大裂谷中的數據庫。

  尤其是關于戰前文明遺迹坐标的部分。

  到此為止,軍團、企業、學院便走上了曆史的舞台。

  而完成了“資産轉移”的防務部、生産部、技術部們。則相繼扔下了曆史包袱,痛快地宣布了解散。

  失去了三個重要部門,運行了44個年頭的戰後重建委員會已經名存實亡,無力支援各地幸存者聚居地。

  到了第2174年,也就是廢土紀元的第45個年頭。

  面對着空空蕩蕩的會議桌,戰後重建委員會也終于走到了最後一步——正式宣告解散。

  從今往後,各聚居地無需再遵守委員會制定的臨時憲法,也無需再接受委員會的管理。

  而相對的,各聚居地需要自謀出路,在永無止境的寒冬和異種的侵擾中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