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北聯邦那邊顯然也在火炬教會的支持下,準備着自己的底牌。
雙方都很清楚,這場戰争不會拖很久。尤其是最近聯軍在北邊的步步緊逼,讓火炬教會向南打開戰略空間迫在眉睫起來。
所有人都在為即将到來的決戰而準備着。
在這樣的背景下,玩家的操作空間其實很小。
包括方長自己,除了在南部海域以及百越海峽的基建項目上多下點功夫,用經濟和貿易的手段籠絡一下站在聯盟這邊的諸島嶼之外,似乎也沒什麼可做的事情了。
簡單地吃完了晚餐,方長去樓下晚跑了一圈之後,便戴上頭盔回到了線上。
遊戲時間上午10點有一場定期會議将在薯條港市政廳的總督辦公室召開。
作為百越公司的CEO兼董事長,來自曙光城的總督将就地區事務和下一階段的發展工作與他交換意見,并順便傳達管理者的意思。
其實說是總督,這位總督卻和帝國的總督有着本質上的不同。
後者代表的是皇帝的利益和權威,相當于皇帝在當地的化身,而前者代表的則是聯盟,以及聯盟的憲法。
從權利與義務的角度來講,這一職位在聯盟更類似于“城主”一樣的角色。
即,代表聯盟中央對地方事務行使監督的權力,負責當地的日常防務工作,并站在聯盟的立場上對關乎到聯盟整體利益的相關事務作出裁定。
至于當地的具體事務以及公權力的執行,則是由市政廳或者更具體的事務機構負責。
隻有在極特殊的情況下,比如當地人完全不具備一丁點兒自我管理意識和這方面的基礎,或者聯盟需要一個容納這類幸存者的地方,城主或者總督才會兼管當地的具體事務。
比如奇點城。
如果聯盟不派個人過去管着,當地幸存者分分鐘就能弄把聯盟的憲法當成廁紙,然後在當地弄個挂羊頭賣狗肉的“紅河聯盟”出來。
至于薯條港這樣的地方,玩家自己也能發展的很好,管理者也樂得交給玩家和當地人自己管理,于是便隻是在市政廳設立了一個總督辦公室。
在沒有活的時候,那個總督平時也隻是喝個茶看個報紙,然後将當地的情況彙總和管理者發個電報報告一下,同時根據管理者的返回意見對當地的機構進行一些指示……
如果管理者先生有提出意見的話。
至少在過去的幾個月裡,管理者的回複意見都是“已閱”。
顯然即便是那位一絲不苟的管理者大人,對他們的工作成果也是無可挑剔。
不過這次卻不一樣。
聽聞這次管理者罕見作出了明确指示,方長心中也不禁對一會兒的會議生出了一絲好奇。
距離會議還有一些時間,他沒有急着去市政廳那邊報道,而是在這座他們親手建立的聚居地裡慢悠悠地散起了步。
或許等他走到了市政廳,不用等那位來自曙光城的總督先生開口,他也能猜到管理者的指示是什麼了。
如今遊戲中的時間已經到了8月初,正值雨季的百越海峽時晴時雨。
往往前一秒還是豔陽高照,下一秒天上便飄起了瓢潑大雨。
不過那雨卻并不讓人讨厭,雨過天晴的薯條港就像擦亮了的玻璃,裡裡外外都透着一股令人心曠神怡的清新。
經過幾個月的發展,如今的薯條港已經初具規模。
随着港口的完工,大量水泥、鋼鐵、磚頭等等建材以及施工設備都剩餘了下來,港口市政廳幹脆簽署了一份改善居民住房的文件,通過主動補貼的方式鼓勵當地居民将那些手工搭建的獨棟小木屋,改成了混凝土結構為主的三層樓小洋房。
這一方面自然是為了薯條港的市容,一方面則是為了預防海嘯和地震,畢竟原來的木頭房子隻能将就着用用,不過更多的還是為了提振當地經濟,放長線釣大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