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第1頁)

又在農貿市場堅持了一會兒,夏曉蘭的雞蛋和黃鳝都剩了點。

每天這樣零售的确風險很大,夏曉蘭還想找個能大量收購的,她惦記着胡老闆的話,準備到市委招待所看看。一個在市委招待所管采購的人,招待所可能買不了多少貨,但對方肯定認識别的同行——80年代是個人情味很濃的時期,她要是能和胡老闆的親戚胡永才扯上關系,那打開的可能不僅是一個市場。

夏曉蘭準備用後世跑銷售練出來的糖衣炮彈手段腐蝕胡良才同志。

送禮是有講究的,送禮給男同志,煙和酒是永遠不會出錯的。酒水中最有面子的肯定是茅台、五糧液,先别說價錢吧,這兩種特供酒都是給幹部配給的,夏曉蘭拿着錢連酒瓶都摸不到,有價無市,買不到!

再說香煙,商都卷煙廠生産的黃金葉、散花和彩蝶。‘黃金葉’是中下級煙民抽的乙級香煙,‘散花’是各級領導和會議專用的甲(特)級香煙,‘彩蝶’就處于這兩種煙之間,雖然是甲級香煙,零售價0.35盒,夏曉蘭覺得用來送給胡老闆的親戚還行——可她馬上被現實打臉,人家聽說她要買一條‘彩蝶’,用看傻子的目光看她:

“一條?沒有的!你就要買兩包以上,都得給我開條子來!”

032:市委招待所

“彩蝶不是商都卷煙廠生産的嗎,怎麼會沒貨?”

一條煙才3.5元,夏曉蘭又不是買不起。

她雖然有遠超時代30年的見識,對于83年的香煙市場根本不了解。煙草是國家專賣的,就拿‘彩蝶’那舉例,商都卷煙廠每年生産多少‘彩蝶’煙都有定數,生産出來的‘彩蝶’也不是都在商都市乃至全省範圍内銷售,而是配給到全國各地——商都卷煙廠生産的‘彩蝶’,商都人卻很難買到。

想買也行,得找關系,得加價!商都人零買一兩包都很難,夏曉蘭張口就要一條,現在買煙哪有論“條”的,除非政府部門開個什麼會議,有了領導的特批,才能以條為單位買到緊俏的香煙。

滬市生産的‘大前門’也是0.35盒,夏曉蘭舅舅就抽這煙,在七井村那地方已經很有面子了。‘大前門’在全國範圍内名氣也大,畢竟是滬市的暢銷煙嘛。然而夏曉蘭能在商都買到‘大前門’,卻買不到‘彩蝶’……煙草倒賣肯定要賺大錢的。夏曉蘭腦子裡冒出這個想法,怎麼也壓不住。

一年幾十萬箱的煙,分散到了全國各地,香煙是個極有地域特點的行業,除了幾大牌号特别硬的“名煙”,各地的人抽什麼煙都有自己的偏好。商都人認準了商都卷煙廠的三個牌号,商都周邊的城市可能又喜歡他們當地産的。商都人買不到‘彩蝶’,‘彩蝶’在别的地方可能又處于滞銷狀态。

那把配給到其他地方的‘彩蝶’又拿回商都賣呢?

夏曉蘭腦子暈乎乎的。

“你還買不買煙了?”

被售貨員叫回神,夏曉蘭點頭,“那給我拿一條大前門吧。”

一條大前門是有的。

不過夏曉蘭沒有煙票,定價為0.35元盒的煙,管她要5毛一盒,這還是因為‘大前門’産量大,不然她根本别想買到。

提着自己磨破嘴皮子才買到的煙,夏曉蘭過了好一會兒心情才平靜下來。

是的,煙草太賺了,但她得能找到門路,這不是私人買賣,得有官面上的人。夏曉蘭短時期内無法辦到,可不代表她一直不能認識這些人物,發展人脈就從這個胡永才開始吧。

原本的目的是給黃鳝找買家,但又不代表她隻能一直賣黃鳝。

夏曉蘭騎着自行車,往西邊走。

早前西郊是一片荒地,不過50年代以後,大型的國棉、砂輪、煤機、印染等工業廠陸續落戶在商都的西郊,商都市委就決定在西郊修新的辦公樓。既然辦公地點變遷了,順便也得修一個市委招待所呗。63年的時候市委招待所大樓就修好了,如今20年過去,招待所的外觀保持的不錯,5層樓高的建築周邊加了一圈柱廊,頂檐外挑,使大樓整體錯落有緻,配上頂部的琉璃瓦和雕花,大氣中帶着精緻。

這地方都發展二三十年了,并沒有夏曉蘭想的荒涼,不過是老商都人習慣稱為“西郊”,以和老城中心區别。當然,這裡也沒有小吃一條街和農貿市場的熱鬧,來市委招待所的要不是開會的,要不是出公差的,都是正經的單位職工和政府工作人員。

夏曉蘭騎着個自行車跑來,介紹信也沒有,長得再漂亮也是農民打扮。

招待所沒說不讓農民進去,不過沒有介紹信,吃飯和住宿是不用想的,根本不可能。夏曉蘭說自己來找親戚,招待所的人讓她在後門等着。

過一會兒,後門出來個三十多歲的矮個子男人,他和夏曉蘭在這個時代見過的人沒啥差别,除了這人長得挺胖。大家肚子裡都沒油水,83年是瘦子多胖子少,不愧是市委招待所搞采購的,是個肥差。

臉一胖,眼睛就小了。

胡永才瞪大綠豆眼,愣是不知道自己啥時候多了夏曉蘭一門親戚。

夏曉蘭長得這樣出挑,就算是遠親,隻要見過一面,胡永才肯定不會忘。夏曉蘭哪會讓他細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