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一共有167萬人參加高考,專、本線共錄取39萬人,聽起來錄取比例也挺高了,23%的錄取比例,意味着100個考生裡有23個能考上大學,陳慶還能落榜,成績實在不好。
其實這個錄取比例是有門道的,在1980年實行高考預選制後,在高考前沒有通過“預考”的考生,别管你是應屆還是複讀生,你連報名參加正式高考的資格都沒有!而預考,已經提前刷掉了超過60%的考生,這才有了23%的錄取率。
安慶縣是豫南省的小縣城,豫南是高考大省,考生多,錄取率低,競争十分慘烈。
在這種情況下,能考上大學的農村學生,可不就是鳳毛麟角嗎?所以夏子毓才金貴,所以陳慶在落榜後二話不說就要複讀……要麼繼續考上大學,要麼回家當農民,眼下留給陳慶的隻有兩個選擇。這年頭連中專生都要分配工作,大學專科和本科更不用說,唯有高中生夾在中間地帶不上不下,像是後娘養的。
城鎮戶口的,沒考上大學還能招工進廠,陳慶别無選擇。
聽他說到考試,陳四嬸也不敢開玩笑了。
陳慶是達叔家的讀書苗子,她要是說渾話壞了他的讀書心思,别說陳旺達有啥反應,陳四嬸的男人都不會放過她。
想到高考,陳慶少年慕艾的心思淡了些。
他吃完飯丢下碗想回家看書,又有夏曉蘭的之前的請求,就耐着性子等夏曉蘭。
夏曉蘭心裡也惦記着,找了個空隙和陳慶說話。
原來她要問的就是高考的事。
“你想參加明年的高考?”
陳慶很吃驚,他以為夏曉蘭要一直幹個體戶呢。
“是啊,不過我隻念過初中,不知道能不能插班讀高三,陳慶哥你幫我向學校打聽下。”
夏曉蘭的年紀不是問題,很多應屆生都比她年紀大,别說是複讀生了。但恢複高考已經幾年了,現在更多的人是按部就班的念完高三,再參加高考。夏曉蘭初中畢業兩三年沒摸過書本兒,當初成績也不好,她一下子想參加高考……陳慶不好打擊她積極性,能上進當然是好事。
“我回學校幫你問問,就算能插班,肯定也要讓你考試。”
陳慶不好打擊夏曉蘭,就把這話提前說了,好讓夏曉蘭心裡有底。看夏曉蘭有點為難,那雙霧蒙泛着水光的眼睛,說不出的動人,陳慶憐惜之情大起,不由脫口而出:
“我先幫你借一套高中的教材吧,你提前看看,萬一學校要考試,你心裡也有底。”
“嗯,真是太謝謝你了,陳慶哥!”
“不、不客氣。”
陳慶像是有狗在後面追,說完就跑了。
夏曉蘭是參加過高考的。
她那時候學習成績并不差,考上的雖然不是後世說的什麼top10的名校,也是一本大學。她本來應該可以考的更好些,父母去世的早,一邊念書一邊還要操心學費和生活費,心思并沒有全部用在學習上,就考了個普普通通的一本。更慘的是報考專業時無人指導,選了個學費最便宜的冷門專業,畢業後就業困難,逼得她從不挑專業的業務員幹起,走了許多彎路才奮鬥成跨國公司高管——也沒辦法呢,她是95年考上大學的,1996年國家取消大學畢業生包分配工作的政策了,畢業後夏曉蘭隻能自尋出路。
夏曉蘭打算參加的是1984年的高考,可她連自己95年的高考試題都不記得了,更何況是提前11年的試題?早知道有重生這種事,她肯定牢牢記住她當年刷過的每一套試題!
夏曉蘭重生後盡量避免去回憶上輩子的事。
這個時空,的确就是上輩子的同一時空。起碼國家領導人,各種背景都沒變。那在這個時空裡,是不是也生活着原本的她?
“夏曉蘭”今年18歲,出生于1965年。
她則出生于1977年,今年才6歲,和濤濤一樣大的年紀,按照上輩子的軌迹,父母已經去世,她跟着親戚生活。夏曉蘭心裡忽然有一種沖動,她應該盡早去看看,能找到了“自己”的話,她肯定要多照應的!
晚上劉芬将自己的離婚字據收好,夏曉蘭開解了她一整天,劉芬看起來挺自然了。
“以後你去城裡的時候,就讓媽去别的地方收黃鳝,我們早點攢夠錢,也修一個自己的房子。”
農民都要靠土地吃飯,夏曉蘭說去商都市定居的事兒還沒影,陳旺達卻答應要把母女倆的戶口從大河村遷回來,給落戶,給分田,想必給她們批一小塊地修房子也不難。有了房有了田,才算有了自己的根基,劉芬都顧不上去想離婚丢不丢人,她滿心都是母女倆一塊賺錢,早點擁有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