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都要靠土地吃飯,夏曉蘭說去商都市定居的事兒還沒影,陳旺達卻答應要把母女倆的戶口從大河村遷回來,給落戶,給分田,想必給她們批一小塊地修房子也不難。有了房有了田,才算有了自己的根基,劉芬都顧不上去想離婚丢不丢人,她滿心都是母女倆一塊賺錢,早點擁有自己的家。
那是她的家,不用看婆家人的臉色。
不用說話也壓低聲音怕人聽見。
劉芬想想就充滿期待。
夏曉蘭也不和她争辯,給她媽找點事做挺好的,秋老虎沒那麼厲害,這個天氣到處去收黃鳝就是走路幸苦。
“那我給您拿點錢吧。”
夏曉蘭把自己的全部家當翻出來。
一開始她的本錢隻有七十多塊。
做了十幾天生意,花出去最大的一筆開銷是給表弟買書包,其次是被三個流氓騷擾摔了一些蛋。賣蛋的時候一天平均賺10塊,才去城裡賣過兩次黃鳝,每次利潤都是20元以上。往家裡添置油鹽醬醋等調料也不值多少錢,偶爾買點肉回來不過兩三塊錢的事。
夏曉蘭絕對不摳門,可她以小錢翻大錢,連本帶利,身上現在還有156元。這還不算壓在手裡的黃鳝和雞蛋,就說她明天要帶去商都市的黃鳝就有近60斤,雞蛋300個。
總資産超過200元了。
抗風險能力還是太差,夏曉蘭隻給自己留了50元,剩下都交給她媽。
“收購價不超過9毛一斤,我們就能賺錢。我看等月底,就能把舅舅的錢還了。”
現在還錢也行,夏曉蘭是想着手裡本錢豐厚,她還想在城裡倒騰點别的東西回來賣。劉芬聽她盤算利潤,已經驚訝的不行了,十幾天賺了這麼多錢,錢是太好賺了……曉蘭也太辛苦了,她這個當媽的可不能拖後腿。
042:夏家金鳳凰
9月中旬,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不用參加秋收的大學生,更是生活在象牙塔裡。
位于西三環的京城師範學院,聽名字總容易被一些人和“京城師範大學”混淆,師範學院是比不上師範大學的,但它也是首都市屬的一類本科院校,以安慶縣的教育水平和師資力量,也需要擠破腦袋才能考上的學校。
大河村的夏子毓和知青王建華,考上的就是師範學院。
一對戀人雙雙被同一所大學錄取,這是十分動人的愛情故事了,至少在夏子毓的寝室裡,每天熄燈後躺在床鋪上,室友們調戲最多的,就是和王建華公然出雙入對的夏子毓。
夏子毓的室友們調侃說是“夏子毓家的老王”,王建華25歲才考上大學,年紀的确偏大。
不過王建華長得高大帥氣,和鵝蛋臉的夏子毓看上去很般配,夏子毓的室友是羨慕眼紅的。
雖然從家裡拿了不少錢,夏子毓的吃穿用度依舊十分簡樸,她堅信王建華是一隻潛力股,女人要投資潛力股,可不就是要付出嗎?
王建華是下鄉的知青,他家裡的情況很複雜,夏子毓要花錢的地方多着。
她樸樸素素的,學習也努力認真,長得端莊大方,才入學半個月,就在班裡混了個好人緣,哪怕在老師那裡也有了印象。初上大學,夏子毓對周遭一切都感覺新鮮,她為了考上大學流過的汗水都有了回報,和王建華的感情也處于良性進展中……如果沒有老家的糟心事,夏子毓會更舒服。
她剛到學校的時候,就接到家裡的電報,說堂妹夏曉蘭迫于流言壓力撞牆自殺,不過人沒死成。
時隔半個月,夏子毓又收到一封電報,這封電報簡短的十幾個字,信息量卻很大。
“劉芬離婚,母女搬走,張二賴盜竊被抓。”
電報是按字數算錢的,夏子毓知道她爸媽哪怕現在賺到點錢了,也舍不得花錢。夏子毓拿到電報心情頓時就不好了。
她二嬸是啥樣的人?
八棍子打不出一個屁,活脫脫的受氣包,因為不能給二叔生兒子,二叔說往東,二嬸不敢往西的人,居然敢提離婚?肯定不是她二叔提的,要不電報裡不會隻寫‘劉芬’的名字,這是強調提離婚的主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