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第9頁)

更有可能是,年前這鋪子也搞不到手,夏曉蘭知道他舅舅正沖着國棉三廠的領導使水磨工夫。

那位副廠長管着國棉三廠的職工分房一塊兒,國棉廠家大業大,為啥有一棟小樓會閑置夏曉蘭也搞不懂。按理說早該住滿了職工才對,國棉三廠雖然有家屬樓,誰會嫌棄房子太寬敞?

夏曉蘭隻能地攤照擺着,一邊等着劉勇那邊傳來好消息。

幸好朱家那邊也沒找她麻煩,她擺攤就如遊擊隊打一槍換一炮,第三次拿的貨過了幾天,除了防寒服和鴨絨服一售而空。

劉芬晚上把那些衣服翻來覆去的看,總擔心賣不出去。

夏曉蘭知道急也沒用,她現在隻能等降溫。

李鳳梅從鄉下帶來的豬腳炖着吃完,夏曉蘭還挺懷念那滋味兒。劉芬照舊賣油渣,夏曉蘭自己剁了點排骨焖在鍋裡,劉芬瘦是瘦,營養上有保證,也過了紫外線強的季節,好像變白了一些。

騎着自行車,風刮在臉上很不舒服,夏曉蘭心疼她媽,給買了暖和的圍巾、手套、帽子三件套,騎車時把臉包着隻露出眼睛部分。她還給劉芬和李鳳梅買了雪花膏,小小一盒,塗在臉上和手上,香香的讓兩人都挺不适應。

“蛤蜊油多便宜啊。”

蛤蜊油裝在小小的貝殼型盒子裡,小盒隻要幾分錢,大盒超不過1毛,就算經濟壓力比較大的城鎮職工也能買來擦手塗臉,李鳳梅在鄉下也用,隻有劉芬是見都沒見過。在夏家時,她手裡沒有一分能自己支配的錢,蛤蜊油擦手,那大概是張翠和王金桂才有的待遇。

夏曉蘭剛“醒來”時,對劉芬的印象除了黑瘦幹癟,就是那雙滿是裂口的手。離開七井村不用幹農活了,夏曉蘭開始好好給劉芬保養。反複用熱水和肥皂洗手,指甲都剪到最短,塗上厚厚一層蛤蜊油,再用熱毛巾把一雙手包裹起來。

熱氣能打開毛孔,蛤蜊油鎖住水分,每次洗完手都要塗蛤蜊油,晚上睡覺前也的塗上,再戴着幹淨的棉線手套睡覺……隻是短短半個月不到,劉芬的一雙手已經恢複了很多。

她還不讓劉芬碰冷水,洗衣做飯盡量摻着熱水用。

蜂窩煤又要不了幾個錢,放個鋁水壺在上面從早到晚都有熱水用。當然更多時候夏曉蘭會自己搶着把活兒做了,盡管做飯的手藝不咋樣,手擀面不會,她還不會煮挂面?

買一點上好的豬闆油,切小塊兒熬成豬油,連油帶油渣一塊兒放在搪瓷缸裡,吃面時用筷子挑一小塊在碗裡,放點醬油和小蔥,熱湯一兌香氣就滿屋子飄,這樣煮出來的挂面總不會太難吃。還有用半肥半肉的肉切丁,熬成肉臊子,那就是豬油挂面的進階版了。

廚藝不夠食材來湊,反正劉芬對豬肉是咋都吃不夠,根本不需要夏曉蘭有多好的手藝。

夏曉蘭的防寒服和鴨絨服賣不出去,她今天幹脆沒出攤,在家裡安心複習。等把排骨焖好了,劉芬騎着自行車到家。籮筐裡帶着濃重的油渣味兒。

“你做飯了?”

劉芬聞到了排骨的味道,把自行車架在院子裡和夏曉蘭随口說道:

“你于奶奶回來了不?”

于奶奶對母女倆不親近,劉芬想到她一個孤老太太,平時總要看顧兩下。别管做啥好吃的都問問于奶奶,雖然于奶奶一次都沒領情。

于奶奶掃大街,這時候應該回來了才對,今天确實沒見到。再仔細一看,于奶奶的掃帚就放在牆角。房間門是從裡面關上而非外面上鎖,人是啥時候回來的?夏曉蘭除了中午去買過菜,整個下午都在看書,并沒有聽到動靜……于奶奶也上了年紀,這時候不能計較是不是熱戀貼冷屁股,夏曉蘭喊了兩聲“于奶奶”,房子裡沒有動靜。

她使勁敲門,房間裡還是沒動靜。

劉芬從窗戶縫裡往裡看,“……床上有人!”

房間門被從裡面反鎖了,于奶奶的警惕心很高,大白天睡個午覺都要鎖門,夏曉蘭又喊了幾聲還是不答應,直接上腳把門給踹開。

就這動靜都沒把人弄醒,夏曉蘭就估計着情況不太好。把手放在鼻子下,還有呼吸……夏曉蘭松了口氣:

“媽,我們趕緊把人送醫院去!”

104:酮症酸中毒

紅焖排骨自然來不及吃。

自行車後面坐不住意識的人,還是夏曉蘭讓劉芬騎車,自己找了根繩子把于奶奶和劉芬拴在一起,夏曉蘭又用手在後面撐着,劉芬騎車,她則跟在後面小跑了快二十分鐘才到商都市人民醫院……也幸好是在商都市裡,要住在偏遠鄉下,這種情況下送到醫院可能連黃花菜都涼了!

母女倆上次陪劉勇來過,對商都市人民醫院的情況挺熟悉,這邊把于奶奶放下來就大喊着救命,有穿白大褂的值班醫生帶着護士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