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第4頁)

袁洪剛覺得頭疼。

沒房時犯難,有房時也不輕松。

他這個管分房的副廠長是有權嗎?手裡的權利不敢濫用,全是壓在肩頭沉甸甸的責任。

“于奶奶,謝謝您。”

夏曉蘭心情大好,于奶奶還是那張臭臉:“你應該看出來了,兩千塊一年的房租都是我要的,你謝我啥?”

她就知道,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好,夏曉蘭她們指不定在哪裡打聽到了二七路45号的産權歸屬,才跑來租她的房,一步步套近乎,不就是為了二七路45号那三間小樓嗎?

于奶奶覺得被人蒙騙感情,要房租時一點都沒心慈手軟。

夏曉蘭是覺得巧合,于奶奶根本不信這樣的巧合。

兩人說不到一個頻道上,隻有不歡而散。于奶奶揣着房租回家,夏曉蘭則興沖沖拿着鑰匙和劉勇去看房。

國棉三廠離二七路并不遠,甥舅倆心裡都挺熱乎,這房子能租下來可不容易呢。

但它是值得的!

國棉三廠之前的領導用這門面搞過紡織品展銷,也就兩三年前的事,房子裝修的不說多好,地上起碼是平整的,牆面刮着白灰,從牆根往上刷了一米高的綠油漆。時下臨街的門面樓高都很低,這三間門面卻層高在4米以上。這是啥概念,後世的商鋪要求是3.9米——超過4米的層高,可以裝飾的很大氣高端,層高不會給人壓抑感。

還有之前展銷的木櫃台都留着,夏曉蘭用手敲了敲,是啥木頭的她認不出來,不過改一改,應該也能派上用場。袁副廠長可答應過,門店裡所有的東西都任由夏曉蘭處理。

“曉蘭,你瞅啥呢?”

“舅舅,您來幫我牽一下卷尺,我量量尺寸,看看這三間店要怎麼裝修好。”

劉勇看看這地方,不是還挺新的?讓人來打掃了,也就可以整理開業了。當然,還得辦一個營業執照。

夏曉蘭在本子上寫寫畫畫,把所有的尺寸都記了下來。

然後又和劉勇一起逛建材市場……83年還沒有裝修建材的概念,跑遍商都,也就隻有零星的幾個商店賣着一些基礎的建材,瓷磚都是小方磚,木地闆倒是有,這東西讓夏曉蘭很驚喜,家具以漆過顔色的為貴,紅通通的夏曉蘭覺得辣眼睛,木地闆卻多是原木色。

還有種新出來的地闆革,直接鋪在水泥地上。

也有特别便宜的紅地毯,好一點的招待所才用,夏曉蘭不能接受自己的店裡一片紅,人們踩着一腳泥進來,地毯也不好收拾。

要麼就水泥地,要麼就貼瓷磚,或者鋪木地闆。

夏曉蘭想了一晚上,按照店面的尺寸和格局畫了幾張草圖,第二天給劉勇看:

“舅,您看能照着裝出來嗎?”

112:裝修店面

裝修房子現在也沒啥專業人才,劉勇雖然在用泥瓦匠在打幌子,之前幹得是走私的活兒,不過泥瓦匠他也真學過。

抹牆、貼磚,甚至吊個頂,都難不住劉勇。

夏曉蘭放着自家親舅舅不信任,另找工人來溝通更麻煩。反正這年頭都沒啥裝修經驗,要費力和那些工人解釋,不如和她舅舅說。

劉勇看得糊裡糊塗,夏曉蘭在旁邊和他慢慢講,他大概明白要咋辦。

包括牆上的挂鈎,要一些要上牆的杆子,衣架和挂衣杆怎麼擺放,夏曉蘭的“設計圖”已經把整個店的格局都表現明白了。因為受限于成本,好些想法都不能實現,比如在夏曉蘭印象裡,賣時裝的店哪有什麼木頭門,不全裝上透明玻璃,又如何能讓路過的人被店裡的新款吸引?

高檔時裝店,一年四季室溫度是恒定的,夏天試衣服不會有粘稠的汗液,冬天也不怕脫掉外套後被凍着。穿衣鏡前的鏡子和燈光也是特殊設計,讓你穿上衣服時不管是氣色還是身材都會提升,忍不住想要掏錢把衣服買下。

這樣的燈光夏曉蘭搞不到,也沒有如此專業的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