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批福利房,就有了裝修行業存活的市場。
夏曉蘭把這些事都和劉勇掰扯一番,雖然不敢提前說以後會有“房改”,已經讓劉勇的心思都活泛了。在商都找找機會練練手,然後去鵬城淘金。除了走私,就沒有其他能賺錢的嗎?
“我覺得可以試試。”
夏曉蘭很高興,“你别擔心,我看看能托人買點國外的雜志回來,國内沒這方面的知識,在國外這行已經很成熟了。”
劉勇被她說服了,當然沒拿多出來的2000元辛苦費。
“我拿啥辛苦費啊,咋裝修都是你想的,等我下一單生意,再說賺錢!”
“你下一單不是要給康偉裝房子?他讓人把我和曉蘭從派出所撈出來,你還能管人家要辛苦費?”
李鳳梅說的有道理,劉勇摸摸鼻子,老婆越來越有母老虎的風範,他也是毫無辦法。
兩萬多的貨款不動,剩下的兩萬就能分紅。夏曉蘭占60%的股,分12000元,李鳳梅占了40%的股份分8000元。相較于兩家投資的本錢,連本帶利的都有,更别說還有一家現金流穩定的店面。
“日子咋就忽然過成了這樣?”
送走舅舅一家子,夏曉蘭聽見她媽嘀咕。
“您是不敢信呢?摸摸桌上的錢,都是真的!”
劉芬的确不敢信啊,從前在夏家的時候根本就沒見過錢,錢也特别難掙。後來跟着夏曉蘭進城倒賣雞蛋,發現一天能賺10元錢,已經覺得多的不行。再到夏曉蘭收購黃鳝送到商都,一次能賺二三十,加上順道載油渣回鄉下賣,收入又漲了些。
等到夏曉蘭把黃鳝生意收手,跑去羊城倒騰服裝,賣油渣就由劉芬在幹,她舍得吃苦,每天能跑幾趟,商都附近的鄉鎮集市和四裡八鄉的村子,就沒有她沒到過的地方。一個月也賺不到上千啊,這麼多錢,已經是劉芬做夢都不敢想的。
哪知夏曉蘭才倒騰服裝三個多月吧,賺到的錢已經要以“萬”來論!
“萬元戶”是前幾年才興起來的說法,有些人偷偷的經營小買賣,已經攢下了萬元以上的存款。劉芬肯定不敢想能成為萬元戶,哪知道離開夏家幾個月,她和女兒已經算萬元戶了。
她照着夏曉蘭的話摸摸桌上的錢,夏曉蘭笑嘻嘻:
“都給您拿去存着,您就是我們家管錢的。”
151:衣錦還鄉
存錢,必須要存錢。
不僅是一萬二的分紅,那兩萬多的店面流通資金也要存起來。她們既不可能把錢扔于奶奶家,又不能背回鄉下,不存起來能咋辦?
夏曉蘭從白珍珠那裡分的三千留在手裡,其他錢都存到銀行去她們才能放心回鄉下過年。
去存錢的時候也挺搞笑,銀行的人看了看夏曉蘭和劉芬,問這是什麼性質的存款。
“私人不能存錢了?”
夏曉蘭理直氣壯的,銀行的人說私人咋能有這麼多錢,問她們要單位的賬戶。
夏曉蘭隻差說神經病,怎麼賺的錢她難道還要拿着高音喇叭喊的人盡皆知?
錢到底還是存了,就是銀行的櫃員看夏曉蘭的眼神充滿惋惜,口水都廢了一籮筐,竟然有人不存定期,要存活期?
“定期一年的利息是8.28%!”
“同志,我們就存活期。”
活期存款的利息是4.32%,夏曉蘭兩人拿了整整4萬來存,就是存一年定期,一年光利息都有3312元,相當于這櫃員三年多的工資。她也是出于好心,才提醒夏曉蘭要不要存定期。
可對夏曉蘭來說,四萬塊錢放在手裡一年,指不定能翻幾倍。放在銀行裡吃利息才是浪費,有些人在八九十年代賺到錢,認為可以靠吃利息過下半輩子的,哪一個不是悔的想掐死曾經的自己?